六山之春普洱茶2012年|“六山”之说叹庐山
【sanwen.jxxyjl.com--写景散文】
“六山”之说叹庐山——庐山印象
子系
这次南行,最后一站是庐山。但是,回来以后,第一个要写的,却是庐山。
庐山,早就心向往之。这次成行,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紧,来不及细细地品味与观赏,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如此,庐山还是让我惊叹不已。
诗和词
我们是从北路上山的。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飞奔,晃的我们左右摇摆。我真佩服庐山的司机师傅,特殊的地形,特殊的路况,使他们练就了高超的驾车技术。怪不得导游小顾说:“庐山的司机开车帅,庐山的导游跑的快”呢。
到了山上以后,我才真正体验了一把“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意境。这时,油然想起了中学时代学习毛泽东诗词《登庐山》的情景。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朗诵这首诗词的时候,用的是老师的家乡话,那时我们的老师很少有外地的,所以听他用家乡话朗诵的时候,印象特别的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当年,老师也给我们介绍“四百旋”,说的是庐山的路很弯,有四百左右的弯儿,当时真的想象不出,现在我在庐山之上,终于知道了这“四百旋”的含义了。
据小顾导游说,当年毛泽东是坐着国产小轿车上了庐山的,可以想象主席的心情是多么的喜悦啊。
这次也如愿以偿地看见了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人洞和险峰两大景点。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来,陶老先生的家就在庐山角下,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里。
说起诗和词,庐山还真是美不胜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诗刻在“花径”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醒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愿身在此山中。”陆游的诗也刻在了山上。
九江的一位先生说,涉及庐山的诗、词大约有一千多首。可见庐山的名气有多大。如果一一考证,那会多有意思啊。
“六山”解读
大凡名山,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到了庐山以后,才知道,庐山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六山”之说。
九江市的有关领导在座谈之余,给我们作了一些简短的介绍,上山之后,导游小顾也娓娓道来,再加上一番走马观花,“六山”一说渐渐形成初步印象。
其一,庐山是“政治山”。所谓政治山,是因为,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都频繁地在这里从事政治活动。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庐山会议也使庐山具有了很是浓厚的政治色彩。美庐,又是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居住过的地方,更成为庐山的政治色彩的耀眼之处。我们特意去瞻仰了毛泽东的故居,现在这里也成为庐山博物馆。当年毛泽东居住的房间和房间里的家具依然保持原貌,供游人观赏。其他的房间,有的陈列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多与政治人物有关。有的房间摆放了许多实物和照片,可惜时间太紧,根本来不及仔细观看。挺遗憾的。
其二,庐山是“文化山”。没有文化,山就缺少了灵气。庐山的文化味儿,也是很浓的。这里有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周敦颐、朱熹等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足迹和石刻,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白鹿洞书院,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为了纪念白居易,庐山建有白居易草堂,前边还有白居易的雕塑。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庐山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三,庐山是“宗教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样,一般说来,名山,都是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到一座名山,我们都会惊叹不已,连不懂风水的人也会油然生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的好感,由衷地发出“他们真会选好地方修炼啊”的感慨!庐山也不例外。更让我惊叹的是,庐山竟然有六种宗教场地!除了我们经常见到的佛教、道教(原来仙人洞里供的是吕洞宾的塑像)以外,还有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庐山竟然有基督教和天主教!123※本文作者:子系※
我们只参观了基督教堂,这也是哥特式建筑,是1910年建的,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我们拾级而上,进入教堂,里面宽敞明亮,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基督受难图尽收眼底。刚刚坐定,就听到了大麦克传来的“表演马上开始”吵叫。表演?我正在疑惑,马上从台上走来了一对“新人”!他们按照程序,表演了西式婚礼仪式,看了以后,我感觉怪怪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其四,庐山是“地质山”。庐山被国际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还没有登庐山的时候,我以为庐山一定会是“双料”世界遗产呢,问及九江市的一位领导,他告诉我说,“只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不是世界自然遗产,但是庐山是世界地质遗产”。在毛泽东故居兼庐山博物馆里,陈列了一些大石头和许多照片,粗粗看了,好象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否定了国外的关于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说法。
其五,庐山是“建筑山”。说庐山是建筑山,我想还不如说庐山是“洋建筑山”、“洋别墅山”呢。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洋建筑实在是太多了。听说有别墅600多呢。庐山游的“老别墅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建筑完全是西方的样子。说起庐山的洋建筑和别墅,不能不提李德立,从他的故居陈列资料里,我看到,这是一个英国人,是个传教士,1886年,他来到庐山的时候,才23岁,正是这个李德立,慧眼识宝地,他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引领了洋别墅的潮流。导游小顾还告诉我们,庐山的西山,有更多的洋建筑,解放前,这里常有国际会议,曾被人们称为小联合国。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看。但是,通过“老别墅的故事”这一角,应该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其六,庐山是“教育山”。为什么是教育山呢?导游小顾顾左右而言他,我也不得要领。我猜想,是不是因为庐山的历史,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呢?好象爱国将领岳飞的母亲就葬在庐山角下。也许,和其它地方一样,有洋建筑的地方,都有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吧。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姑且留待以后慢慢了解吧。
庐山的水
听人说,庐山的水很好。来了以后真的感受到了。庐山的水有点甜味,喝了庐山的水,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喝的水,很纯也甘甜。洗过澡以后,头发格外亮又柔,皮肤也很滑。感觉很舒服。
庐山的水也很多。人们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庐山上两个最大的湖,要数如琴湖了,另一个湖是芦林湖,这个湖的名气,是因为毛主席曾经在这里游过泳了。芦林湖就在毛泽东故居的跟前,很大,水很清。芦林桥上,有座芦林大桥,显得很壮观。此外,庐山上有很多的水库。小顾导游说,因为这里雨量充沛,每年有1000多厘米的降水量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来到庐山,看到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故居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还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通过故居陈列,才知道,她出生三个月,就跟随传教士的父亲来到中国。她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很多时间是在庐山度过。1922年,最初的作品《也说中国》在庐山完成。她的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描写中国人纯朴内心世界的长篇小说《大地》,其构思与写作都是在庐山完成的。1938年,赛珍珠在瑞典科学院大厅诺贝尔奖讲坛上,热情洋溢地说道:“假如我也不为中国人讲话,我就是不忠实于自已。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国和我第二个祖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由、美满、幸福的共同热爱和强烈追求。”
这样的外国人,值得我们好好纪念。
庐山人家123※本文作者:子系※
庐山上,有一个镇,叫做“牯岭镇”,人口大约两万。山上有镇,这在其他的名山,也是不多见的。
我们住的宾馆,对面是一家茶店。晚饭以后,找不到太多的伴儿,又不敢自己出去欣赏庐山夜景,只好到对面的小茶店去了。茶店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乘着客人少的机会,和他们聊了起来。他们俩以前都是有工作的,后来都因为单位效益不好,都内退了。女主人胖胖的,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发,和我同岁,但是人家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她以前在邮电部门工作,内退以后还有85%的工资,每月可以拿八九百块,先生的的单位就不如她了,每月只有三四百元。我问他们经营的茶店能挣不少钱吧?每年两人能不能收入10万?女主人笑了:“也就是挣个工资钱。”男主人告诉我,去年他们挣了三万多一点。
男主人说,我们山上的生意是季节性的,夏天好一点,过了国庆节,就到了淡季了。看起来,山上的钱也不容易挣啊。不过,在当地应该也是不太低的收入了。从他们那里,我还了解到,现在所有的茶叶生意都的私人开的。竞争也是挺激烈的。
我听九江的一位干部说,牯岭镇的居民比较富,他们的孩子享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还发学生服。这位茶店的老板娘说,我的女儿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是最近几年才有的。
庐山的几大“怪”
好奇心,促使我从导游和茶店夫妇那里打听到了庐山的几大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庐山的蚊子的确很大);一年四季把被子盖(夏天气候凉爽,怪不得中外那么多人去盖别墅呢);三石(石鱼、石耳、石鸡三种土特产)成为桌上菜;屋顶是用铁皮盖(据说用瓦常被冻裂)。
也许还有一些,留待以后慢慢收集吧。
庐山,是这样的令人为之倾倒。走在庐山的山路上,我们很是兴奋,在去往“三宝树”的路上,我们忘记了疲劳,我和Q主任,还有S主席,都学着树上的大鸟,“啊!啊!啊”的叫个不停,平时女士的矜持与男士绅士味,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次去庐山,天空万里无云,B处长说我们是看清了庐山的真面目。
庐山,说不完的庐山,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庐山!当然,最好是看庐山的云,庐山的雾!还有三叠瀑布!
(2006.09.26)
-
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详细阅读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
-
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香烟涣散的朝顶——忆衡山详细阅读
作为前来衡山朝顶的人来说,我是颇为骄傲的,因为我们一行人中竟有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婴儿——那天朝顶的人中年龄最小的。1千米多的高山啊!叔叔阿姨说这叫虔诚。 手里拎着刚刚买的200多元的一套一套的香烛、纸钱、高香、鞭炮、桃木。老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记得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门面西用左脚跨过...
-
新三峡纪录片|心逐新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工作还在北方,虽然也多次涉足江南,可总无缘于被墨客骚人歌颂了数千年之久的三峡胜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十几年来,看过了《话说长江》大型电视记录片,听过了《三国演义》慷慨沉郁的主题歌,又看到了最近播出的《话说长江》姊妹篇《再说长江》之后,对于...
-
【乡间碎砖路】乡间碎语详细阅读
25号晚上8点终于搭上了回家的车 即使是晚上,也无法入睡,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凌晨2点才睡吧 躺在车厢,看着时间做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我只想快回到我的乡 车厢里,我的思想弥漫在冷气中 我分明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表,希望表会给我一个惊喜 只是时间永远都是两分两分地过,就这短短的2分钟里,我的思绪火车天...
-
【崂山观海】崂山观海详细阅读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
-
[周庄印象小镇]梦中小镇-周庄详细阅读
对跋山涉水的旅行家们来说,他的气魄与雄心在名川大山中尽显豪迈,他健美异于常人的肌肉,线条如同古希腊雕塑般骨架分明的体格,在天气恶劣群兽出没的山林,蛟龙翻腾的云海,极考耐心的旅程,忍饥埃饿是家常便饭。餐风露宿的行者还要像苦行僧一样忍受世人的白眼,只为踏上慢慢修行的征途。 真正合格的旅行家...
-
仓皇辞庙日|仓皇辞庙日详细阅读
一介亡国之君,不为战败失国,也不因作城下之盟,忍辱袒臂出降,而是在深宫里,做着安乐美梦,沉迷于词曲唱和,声色歌舞之中,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在冰冷的刀枪和囚车面前,他才陡然梦醒,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等着他的,只有流徙千里的流途,暗无天日的囚禁……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王李煜在公元976年正月那个...
-
重访|重访八景详细阅读
车向绿色深处开去,像事先约定的,一点点融化在清新之中 这是初夏的上午,雨点越来越大,越过大面积的森林,敲打着车玻璃窗,满眼的翠绿与雨雾对流,心灵出现了久违的震颤 我不容分说地拨开了雨雾的波浪向前滑翔-车成了我手中的一条桨 两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与别离二十三年的几位同学一同前...
-
[拥抱自然的唯美句子]拥抱自然详细阅读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
-
[绿阴不减来失落]失落于绿柳高墙之外详细阅读
前言 我不擅于写游记或者散文,而我和朋友是在8月中旬盛夏后到苏杭的,所以也没有遇上赏桂花与垂柳或是玩雪弄梅的好时节,但苏杭不一样的季节却给了我另一翻感受。 一、船游西湖 观赏西湖是不能不坐船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竹帘木雕游船上,听着船夫摇撸的支支声。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