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写景散文 2024-02-09 网络整理 晴天

【sanwen.jxxyjl.com--写景散文】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赶早,尚有一丝凉意可享。就去西站坐上开往韶山的小巴,直奔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车说是开往旅游地,却不像大城市的旅游车。空调无力地吹起,像是没有冷风,感觉坐在闷罐里一般,如在上海这样的车早就淘汰了。客源不错,十人座的车,无一空位。车一路开去,还不断有人上客,最后竟又塞进了十人。本地驾驶员如此无视交通法规,令人诧异。

    身后坐着好几位上海游客,率先向驾驶员提出抗议。“师傅!你已经严重超载,这样不行哦!很不安全的!”女游客一口南音的普通话在责怪着驾驶员,同行者齐声附和。驾驶员是个女人,自觉理亏,只当没有听见,也不与客人争辩,依旧我行我素。身后仍是议论纷纷,我能听懂。“身在他乡,入乡随俗吧!”我说了一句沪语,那几位同乡听了这句话,想来也有点道理,便也不吱声了。

    人多空调不再起作用,把车窗打开,有风吹进来反倒凉爽些。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清晰地在耳畔回响。家乡不如上海这是肯定的,硬件软件都有很大差距。有人问起故乡在哪儿?会自豪地告诉别人和毛泽东同乡!现在这情景也着实让人汗颜,市场经济下的家乡,淳朴的乡风早已不在。除了这里出了个毛泽东能引以骄傲以外,其他却无法苟同。

    改变却是硬道理,穷怕了的老百姓总想要改变点什么。笔直的柏油公路像能看到通往幸福的天路,绿色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四十年后再一次走在这条路上,心有别样感受。文革期间有幸来过韶山,记忆已模糊,一切像第一次踏上这片红土地,陌生又似曾相识。

    尽管车辆超载速度却也不慢,道路宽畅,通行无阻,一个时辰已进入韶山市区。

    韶山市原来只是县级行政区,1991年6月才特批成立了县级市。全市只有11万人口,是全国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袖珍性城市。

    汽车驶过市区只有几分钟时间,还没能细看街景,车已抵达韶山车站。

    下了公交车,又上韶山的旅游车。车况比来时的车辆要好许多,售票员兼导游员,湖南腔的普通话使人感到乡音亲切。车一开动,她就沿途就着景色介绍起来。

    四十年前,这里只有毛泽东同志旧居,那间半是草屋半是瓦房的居所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今韶山已成为旅游景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伟人故去,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被不断地放大神化。方丈道人喜欢风水之说无可厚非,原本他们就是唯心主义者。文人学士也大肆蛊惑人心:“此乃风水宝地也!有帝王之兆。”韶山在无比的想象中尤如神圣之山,给毛泽东平添几分神秘色彩。人的一生会遇上无数个逢九之日,一位成就伟业的领袖在逢九的日子成事也是再自然不过的,领袖喜欢九的数字吗?不得而知。毛主席逝世是9月9日,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会死。据说病重的毛泽东有个叶落归根的心愿,回家乡养病。如有不测,愿意葬身故乡的土地上。如此说来九月九日并不是他老人家选定的吉日,天有不测风云,那时全国人民在九月九日一天,悲痛欲绝。毛泽东最后的愿望未能了却,成为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后的遗憾。

    第一站是韶山毛泽东纪念堂,堂匾上“韶山毛泽东纪念堂”是毛致用同志所书。韶山冲毛姓居多,而毛致用并非韶山人氏。整个纪念堂园区规模宏大,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纪念堂内多为复制的毛泽东生前系列照片,仿真蜡像等,尔等时代的人对他的照片早已熟悉,没有细看。导游讲解也无新意,只是一些光怪离奇之事却能吸引人。纪念堂内略显空旷,反而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比比皆是,尽管营业员吆喝着却没有人去买卖。出售的纪念品多为毛泽东人像,看得出来有点惨淡经营。严肃之地,不便调侃。文革期间最多的就是毛主席像章,至今家里还有上百枚毛主席像章,多为铝制。难怪周总理有这样一句话:还我飞机!还我大炮!当年兵工厂把制造飞机的原料都生产毛主席像章了,因此像章在尔等眼里不是什么稀罕之物。123※本文作者:咖啡茶12…※

    花了45元的门票,并无太大的收获,心中不免有点遗憾。

    站在纪念堂的高坡上远眺韶山冲,群峦起伏,纵横交错。如绿色的海,没有尽头。一位巨人倒下了,青山依旧,留下无限遐思。历史从不会冷落时代的弄潮儿,几代人都记住了他——毛泽东。

    回望毛泽东纪念园,心不再是沉重。水塘里一眼荷色,湘莲随风摇弋,粉色的芙蓉如仙子般容貌,有的含羞,有的腼腆,有的释怀,娇媚无比。站在荷塘边,留连忘返。

    人们在这里想得到点什么呢?一批批人来了又去了,在这块让人思索的土地上匆匆而过。毛泽东留下的财富,不是他的身影和猜想,也没有玄妙与神奇,而是他——感性和理性地观察这个世界的想象。爱人民是领袖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今天人们还在怀念他。纪念堂是韶山人缅怀故人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亿万人民缅怀的地方。导游的解说词太单薄了,没有点到精髓,很不尽人意。

    这里更像是一个庙宇或者是神殿,给我留下了感叹和遗憾。


    二 毛泽东故居

    出了纪念园往东走一里路,来到了毛泽东故居。

    这里没有什么较大改变,远远望去依旧是那么眼熟。和四十年前一样,庄重而整洁。门前的池塘里漂浮着浮萍,池水静静地享受着柳的倒影,时而摇动。这里比几十年前喧闹了,烈日炎炎,居然还有许多参观者,可见人气之旺。

    想起了纪念园导游说的话:据说郭沫若来到毛主席旧居,前后一看,连说:“好地方啊!好地方!”随同者连问为何是好地方?“前有照,后有靠,风水宝地也!”何谓照与靠?故居前池塘如明镜,古时镜也谓照,前程似锦(镜的谐音),照妖辟邪。故居后有小山,俗话说后有靠山,吃喝不愁。虽不信风水之说,但此地确是环境幽雅,青山绿水相拥,极适合居住。

    隔水相望,故居如无人打扰,定处在一片宁静中。

    故居半是瓦房半是草屋,使人感觉有点怪怪的。农村多是独居门户,少有共一山墙。难道毛家家境无力修建一间整屋吗?不得而知。过去讲成分时,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是中农,我看应该是富裕中农才是。家有耕地,耕牛,在当时湖南农村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家庭。

    参观者络绎不绝,故居门前有点挤挤嚷嚷。

    故居门楣上挂着的牌匾随着历史也已更换三次。原先这里叫“毛泽东故居”,故居乃过去的居所,故也有死去的释义,所以后改为旧居。毛泽东去世后,又改为故居。

    参观人虽多,秩序井然,大家鱼贯而入,肃穆安静。屋内陈设和过去没有两样,都是一些起码的生活用品,用现在标准来看,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边走边看,容不得停留脚步,容不得沉思细想。数分钟已从边门而出,站在那里眼神凝视着故居。心中又回响着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是这间屋子诞生了一位领袖,而且是统治着有十亿人民的大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没有像他那样管理的有声有色,令人折服。出身于农民家庭,但他不是农民,是个知识分子。从历史中感悟到,智者与智者的较量,谋略上乘者胜。毛蒋之争,润之确是天才,远在中正之上。

    故居的池塘那边,不知何时修建一排商店,破坏了恬静的格局,大杀风景,确是一个败笔之作。这点蝇头小利韶山人也要去赚,有失颜面。是想借“前有照,后有靠”的灵气发财吗?哑然失笑了。

    听路人说前面的山坡上有毛泽东父母的坟冢,倍感兴趣,欣然而去。此去不远,片刻就到了。

    一到墓地,有点出乎自己意料。坟冢极其平常,和普通墓没有什么两样的地方。要知道这是一代领袖的父母双亲埋葬的地方。坟冢呈外半圆格局,墓墙为石块垒砌,高约二米。半圆中部是墓碑,碑文是“显考毛公顺生(右)毛母文氏(左) 大 人妤合墓”。墓前烧香磕头的人很多,甚是奇怪,可能视毛公毛母为菩萨一般。毛顺生于1870年10月出生,病逝于1920年1月,享年50岁。文氏生于1867年2月,于1919年病逝,享年52岁。毛泽东青年时就失去父母双亲,想必是万分悲痛。在墓旁边,有毛泽东的祭母文,全文386个字。此文记叙母亲生育七子,最后只留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两男两女先后夭折。文中颂扬了母亲的博爱善良,慈祥贤德。从文中能感受到毛泽东痛失母亲的悲切之情,字字如泣。123※本文作者:咖啡茶12…※

    原墓是土堆土围,解放后立碑为志,毛泽东去世后,于上世纪78年和89年先后经过两次修缮,方有此规模。面对这一切,心中不免有些酸痛,也对毛泽东肃然起敬。在墓前深深一个鞠躬,表示后人一往仰慕之情。

    站在山坡上,眺望韶山冲。两次来韶山,相隔四十年,弹指一挥间。自己一生可能不会再来了,想到此泪湿眼帘,无限感慨在心中。

    默默祝愿韶山冲青山永在,史垂千载!

  

123※本文作者:咖啡茶12…※

本文来源:https://sanwen.jxxyjl.com/xiejingsanwen/10034.html

  • 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

    发布于:2024-02-09

    详细阅读
  • 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香烟涣散的朝顶——忆衡山

    作为前来衡山朝顶的人来说,我是颇为骄傲的,因为我们一行人中竟有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婴儿——那天朝顶的人中年龄最小的。1千米多的高山啊!叔叔阿姨说这叫虔诚。 手里拎着刚刚买的200多元的一套一套的香烛、纸钱、高香、鞭炮、桃木。老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记得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门面西用左脚跨过...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新三峡纪录片|心逐新三峡

    三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工作还在北方,虽然也多次涉足江南,可总无缘于被墨客骚人歌颂了数千年之久的三峡胜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十几年来,看过了《话说长江》大型电视记录片,听过了《三国演义》慷慨沉郁的主题歌,又看到了最近播出的《话说长江》姊妹篇《再说长江》之后,对于...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乡间碎砖路】乡间碎语

    25号晚上8点终于搭上了回家的车 即使是晚上,也无法入睡,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凌晨2点才睡吧 躺在车厢,看着时间做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我只想快回到我的乡 车厢里,我的思想弥漫在冷气中 我分明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表,希望表会给我一个惊喜 只是时间永远都是两分两分地过,就这短短的2分钟里,我的思绪火车天...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崂山观海】崂山观海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周庄印象小镇]梦中小镇-周庄

    对跋山涉水的旅行家们来说,他的气魄与雄心在名川大山中尽显豪迈,他健美异于常人的肌肉,线条如同古希腊雕塑般骨架分明的体格,在天气恶劣群兽出没的山林,蛟龙翻腾的云海,极考耐心的旅程,忍饥埃饿是家常便饭。餐风露宿的行者还要像苦行僧一样忍受世人的白眼,只为踏上慢慢修行的征途。 真正合格的旅行家...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仓皇辞庙日|仓皇辞庙日

    一介亡国之君,不为战败失国,也不因作城下之盟,忍辱袒臂出降,而是在深宫里,做着安乐美梦,沉迷于词曲唱和,声色歌舞之中,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在冰冷的刀枪和囚车面前,他才陡然梦醒,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等着他的,只有流徙千里的流途,暗无天日的囚禁……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王李煜在公元976年正月那个...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重访|重访八景

    车向绿色深处开去,像事先约定的,一点点融化在清新之中 这是初夏的上午,雨点越来越大,越过大面积的森林,敲打着车玻璃窗,满眼的翠绿与雨雾对流,心灵出现了久违的震颤 我不容分说地拨开了雨雾的波浪向前滑翔-车成了我手中的一条桨 两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与别离二十三年的几位同学一同前...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 [拥抱自然的唯美句子]拥抱自然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 [绿阴不减来失落]失落于绿柳高墙之外

    前言 我不擅于写游记或者散文,而我和朋友是在8月中旬盛夏后到苏杭的,所以也没有遇上赏桂花与垂柳或是玩雪弄梅的好时节,但苏杭不一样的季节却给了我另一翻感受。 一、船游西湖 观赏西湖是不能不坐船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竹帘木雕游船上,听着船夫摇撸的支支声。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散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