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镇守使|人 间 四 月 天

写景散文 2023-12-24 网络整理 晴天

【sanwen.jxxyjl.com--写景散文】

    人 间 四 月 天

    ——访李庄林宅

    育 水 流 排

    知道林徽音这个名字,还是在二十一年前。那时,我正狂热地喜欢着诗,在一本周良沛先生编的现代诗集上读到她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卷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我把这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在本子上。后来,陆陆续续的读到有关林徽音的文章,才知道她绝对是一位民初的奇女子,她的风华倾倒了众人,胡适称誉她为“中国第一才女”,徐自摩视她为“唯一的灵魂伴侣”,金岳林(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开山祖师式的人物)对她倾慕一生,以至终身未娶,梁启超之子,被誉为“中国建筑科学之父”的梁思成和她终成眷属。于是,一个美丽而清纯,风华绝代的林徽音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知道林徽音竟然与李庄有关系却是在去年。在中央电视台评选“中国魅力名镇”活动中,李庄是四川唯一进入最后总决赛的古镇。快被历史的尘埃所湮灭的长江第一古镇李庄,才被人们所逐渐认识。抗战期间,在战火之中,中国的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以及中央研究院的史语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等相继迁入李庄,当时的李庄,成为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四大文化中心。而梁思成与林徽音夫妇,从1941年到1945年这几年间,就生活在李庄!

    于是,趁国庆放长假,我毫不犹豫地来到李庄。而林徽音,正是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的设计者之一。

    这是条乡村泥土路,又下着濛濛细雨,走在上面鞋就会沾上稀泥。从李庄镇沿着弯弯拐拐的小路走一、二十分钟,就到了一个听起来很美的地方——月亮湾。一幢在川南一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小院就出现在眼前。

    列子房,青瓦房,竹编的壁,糊上混着稻草的黄泥,再抹层白石灰。屋前,一个大敞坝,在农村,它的作用是用来堆晒谷物。中间是正屋,两边是侧屋。虽是屋,铺着木板的地面却有些坑坑洼洼,有些木板早就烂了断了。屋子里的东西并不多,显得空空荡荡。卧室里,立着一个笨重的衣柜,柜上了锁,还有一张古旧的木床;书屋里,放着张宽大的写字桌,几个小木凳子,桌上还有个他们用过的墨砚。

    当年,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和儿女就住在这个张家大院里。

    参观者寥寥无几,和参观“李庄四绝”时的观者如流形成强烈反差。(“李庄四绝”指被梁思成评价为“从上海到宜宾二千公里中,建筑最好的亭阁” 的奎星阁、明代建造的整座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的旋螺殿、清道光年修建的张家祠堂里精美的木雕、禹王宫的九龙石雕。)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曾赞 “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的林徽因,这位曾写出《记忆》、《你是人间四月天》、《人生》等在当时享誉文坛的林徽因,在李庄的几年间,到底是个怎样的生活情形呢?   

    首先是病的折磨。入川不到一个月,林徽音的肺病就复发了,甚至连续几周高烧到四十度不退。当时的李庄没有一所正规的医院,没有一个好的医生,药也没有。她经常大口大口地咯血,一直拖到抗战结束。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李庄,同济大学的师生以及中央研究院各所的学者们情不自禁地奔向街头,游行欢庆,林徽音是坐着滑竿去的。当时的德国医生曾悄悄告诉梁思成,林徽音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形销骨立的林徽音,只能强撑着病体,模糊着泪眼,默默地站在街边,看着欢呼的人群,分享着胜利的喜悦。12※本文作者:育水流排※

    墙上悬挂着林徽音夫妇的许多照片。自然,照片上的林徽音是那样的光艳照人,但林徽音在李庄的几张照片却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情形:

    一幅是她躺在病榻上的照片:一个本来美艳如花的女子,唇角间露出的却是凄凉的笑,脸很消瘦,颧骨凸了起来,双颊陷了下去,面容苍白而憔悴。

    另一幅照片的林徽音也是躺在床上,瘦如黄花,恹恹的,被单盖住上身,左右两边分别坐着大约十一、二岁的女儿梁再冰和儿子梁从诫。

    还有就是生活上的贫困。在李庄,当时最穷困的就是林徽音夫妇。他们带着一个老人,两个儿女住在这里。象梁思成,能拿到手的薪金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为此,傅斯年还向朱家骅写信,为他们申请救济。生活条件又差,这几间屋低矮、阴暗、潮湿,没有自来水和电,煤油也需节约用,夜间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甚至连肥皂都没有,女佣洗坏了她仅有的床单都是重大损失。


    林徽因的世界,是一片充满艺术、美和丰富情感的世界。可是,在这样的景况下,在大部分时间里,热情、开朗、活泼的她却只能躺在病榻上,呆望着头上暗灰色的瓦,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数着滴落的檐雨。在一个个无边的暗夜里,她辗转难眠,心如这里的长江水,流淌着的是绵绵无尽的忧伤和烦恼。

    41年,她的弟弟林恒也在成都的一次空战中阵亡了。44年,抑郁的林徽因在病床上写了长诗《哭三弟恒》。这是她在李庄写得不多的诗中的一首。

    对林徽音来说,这是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战争不知何时终了,好朋友全分散了,病魔缠身,物资匮乏,生活无着,病困交加。她就象生活在一个孤岛中,脾气也变得有些急躁,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母亲争吵。

    但林徽因决不是一个弱女子,她清楚她该做什么。

    李庄的林徽因,自然地担起了相夫教子的责任。她教孩子读杜甫和陆游的“剑外忽传收蓟北”, “家寄无忘告乃翁”,为丈夫和两个孩子不断地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小衣和袜子,为孩子走那么长的泥路去上学担心,为孩子中午吃不饱而愧疚。对林徽因来说,做缝缝补补的事比帮梁思成写书稿还费劲得多。为了帮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林徽因拖着病体,决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还执笔写了书中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无数个夜晚,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伏在这张宽大的书桌前,就着如豆的灯光,工作到深夜。由于生活的艰苦和工作的劳累,梁思成的体重只要四十七公斤。1944年,这部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建筑著作书终于在这里完成。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林徽因就这样毅然抛弃了少女时代的天真与浪漫,走出诗中的象牙之塔,把她对美的理想与追求转化在丈夫的这部书中。这是一个坚韧而刚强的林徽因!

    我缓缓走出林宅,站在檐下,思绪万端。放眼望去,是绿绿的田野,青青的山峦,郁郁的树林、竹林,稀稀疏疏的农宅。它们可以见证,林徽因在这里生活五年间的日日夜夜。

    走上泥泞小路,回望林宅,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在北京病逝时,金岳霖的那副挽联还宛在眼前: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12※本文作者:育水流排※

本文来源:https://sanwen.jxxyjl.com/xiejingsanwen/9753.html

  • 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

    发布于:2024-02-09

    详细阅读
  • 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香烟涣散的朝顶——忆衡山

    作为前来衡山朝顶的人来说,我是颇为骄傲的,因为我们一行人中竟有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婴儿——那天朝顶的人中年龄最小的。1千米多的高山啊!叔叔阿姨说这叫虔诚。 手里拎着刚刚买的200多元的一套一套的香烛、纸钱、高香、鞭炮、桃木。老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记得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门面西用左脚跨过...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新三峡纪录片|心逐新三峡

    三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工作还在北方,虽然也多次涉足江南,可总无缘于被墨客骚人歌颂了数千年之久的三峡胜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十几年来,看过了《话说长江》大型电视记录片,听过了《三国演义》慷慨沉郁的主题歌,又看到了最近播出的《话说长江》姊妹篇《再说长江》之后,对于...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乡间碎砖路】乡间碎语

    25号晚上8点终于搭上了回家的车 即使是晚上,也无法入睡,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凌晨2点才睡吧 躺在车厢,看着时间做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我只想快回到我的乡 车厢里,我的思想弥漫在冷气中 我分明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表,希望表会给我一个惊喜 只是时间永远都是两分两分地过,就这短短的2分钟里,我的思绪火车天...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崂山观海】崂山观海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周庄印象小镇]梦中小镇-周庄

    对跋山涉水的旅行家们来说,他的气魄与雄心在名川大山中尽显豪迈,他健美异于常人的肌肉,线条如同古希腊雕塑般骨架分明的体格,在天气恶劣群兽出没的山林,蛟龙翻腾的云海,极考耐心的旅程,忍饥埃饿是家常便饭。餐风露宿的行者还要像苦行僧一样忍受世人的白眼,只为踏上慢慢修行的征途。 真正合格的旅行家...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仓皇辞庙日|仓皇辞庙日

    一介亡国之君,不为战败失国,也不因作城下之盟,忍辱袒臂出降,而是在深宫里,做着安乐美梦,沉迷于词曲唱和,声色歌舞之中,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在冰冷的刀枪和囚车面前,他才陡然梦醒,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等着他的,只有流徙千里的流途,暗无天日的囚禁……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王李煜在公元976年正月那个...

    发布于:2024-02-08

    详细阅读
  • 重访|重访八景

    车向绿色深处开去,像事先约定的,一点点融化在清新之中 这是初夏的上午,雨点越来越大,越过大面积的森林,敲打着车玻璃窗,满眼的翠绿与雨雾对流,心灵出现了久违的震颤 我不容分说地拨开了雨雾的波浪向前滑翔-车成了我手中的一条桨 两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与别离二十三年的几位同学一同前...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 [拥抱自然的唯美句子]拥抱自然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 [绿阴不减来失落]失落于绿柳高墙之外

    前言 我不擅于写游记或者散文,而我和朋友是在8月中旬盛夏后到苏杭的,所以也没有遇上赏桂花与垂柳或是玩雪弄梅的好时节,但苏杭不一样的季节却给了我另一翻感受。 一、船游西湖 观赏西湖是不能不坐船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竹帘木雕游船上,听着船夫摇撸的支支声。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

    发布于:2024-02-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1 散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