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_渔湾夏日的清晨
【sanwen.jxxyjl.com--写景散文】
塔脚至罗定二桥下的那段泷江,水势先是平缓的往东北方向流,可到达二桥再往下几十米后,遇着一座向南平伸而出的小山脊,河道只得顺着山势来一个九十度像手肘弯曲那样的急转,水势冲击着山脚汹涌的向东南。内弯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现在已成了菜地或蕉林的滩涂,自始而起,一条沿江的小道穿过桥底,逆水而上,右边的村落就是渔湾。渔湾可能就因此弯而得名。渔湾是附城镇的城中村,它面向泷江,沿岸或竹林密布,或绿树成荫,夏日江风吹透绿叶,阵阵凉意拂过路人的脸,很是惬意,没有污染的风,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每天早上,我就是冲着江边秀丽的风景及那份清凉而来的,这里离开城市的繁嚣,是难得的一段可闲庭信步20分钟的沿江小路。
渔湾是我每天晨运的好去处,当天空灰朦朦的亮透过窗户时,邻居的一对白头翁鸟一唱一和的欢鸣声也随之传来,听着婉转的啁啾,我就坐着轮椅出门。
夏日的太阳六时已升空,照得云霞变了彩色,东方的上空绚丽得可爱,宝珠路那条直下渔湾那个滩涂的斜坡道刚好逆着晨光,沿坡而下,来自远山初露的朝阳洒在肌肤上,温热了一天的精神。
自桥底逆着晨光看江面,被来自江面的东风爽爽地吹着,看着因朝霞的轻抚而荡漾出金色的鳞光及江中小艇上拉网的老伯,格外兴奋。
未放暑假时,遇到最多的还是背着书包返校的学生,现在放了暑假,渔湾的小朋友并没有睡懒觉,夏日的蝉鸣声从江边的树上传来,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拿着自制的工具在捉蝉,有些还拿出鸟笼在树上挂着,晨早的鸟语与蝉鸣从不同方位的树上传来,形成了渔湾夏日清晨的交响乐曲。看着小朋友轻步举起套上塑料薄膜袋的竹杆,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渔湾起得最早的,是耕种的农民,菜地上的农民已在忙,收菜卖的在往回挑,赶早市。正是拔花生的季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放着花生藤,老人在摘花生,强壮的劳力已干活于地里田间。赶早不那么热,八点前还可以赶回来去电子厂什么的上班,渔湾人就是勤劳,富裕了也舍不得割断地里的活。
适逢年轻的开着摩托运回了一捆花生藤停于门前,挑菜的阿姨问,大强,你的拔完啦?年轻的回答,是的,三婶,这担菜又进帐不少喲,你的几时拔?挑菜的回答,明早。赶牛托犁的大伯从渔湾六巷出来,问,三婶,你有地要犁吗?挑菜的回答,花生未拔禾未割,过几天再麻烦你,赶牛犁地啊?赶牛的回答,刚拔完花生,犁地赶种蕃薯,过几天又得割禾了。
听着渔湾人淳朴的对答,声音从清晨宁静中传来,是一种和谐的快意,是一种自然的魅力,因心生敬佩而觉得渔湾越发美丽可爱。
喜欢晨早跑步的城里人也跑过来了,都是些熟识的面孔,碰面总是笑笑或把手半举算是打招呼;退休清闲的老伯总是选择一个心仪的地方把播着新闻的袖珍收音机挂在树枝上面向泷江做着自编的体操;经常看到一群退休的老太婆戴着太阳帽从市区那边远距离散步过来,她们边走边聊天,俨然是一支有组织的视察队伍,她们的经过,为渔湾夏日的清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有晨早流动卖猪肉的穿梭于渔湾小巷在喊“猪肉……”……渔湾河畔,未经雕琢的自然风景,错落有致的村庄群落,人与自然的和谐令我陶醉。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94岁的老婆婆,认识了几年,每次散步必见,她总是在渔湾二巷附近拄着拐杖慢步着,见我到来,首先一句:哥仔,又到了。我回敬道:婆婆早晨,今天又精神多了。总是停下聊上几句。记得第一次聊时,她用布满了老人斑点瘦削的手触摸着我只是穿着背心的手臂,几分同情,几分爱怜,充满慈祥的叹息道:哎!哥仔,看似正常又怎么会手脚都不能动的呢?她的年纪比我大一倍有余,我对她毕恭毕敬,在她面前自己的心灵也返璞归真成了纯真的小朋友,如实作答赢得了老人家的心。老婆婆虽眼力不够,但耳聪、健谈、记忆力好,是一部渔湾的活史书,与她的交谈,填补了我地方近代史的空白。
老婆婆16岁过门进渔湾,所见的那一批人大都千古,就算那时刚出生的“苏虾仔”现今也已七十有八,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婆婆已在人民公社时代的生产队里开始领取老年口粮,多少有些怀念毛泽东时代。晨早的渔湾,经常看到几个残障者在顽强的练步,几个年老体弱者坐在路边呼吸新鲜空气,间或自发聚在一起,惺惺相惜,每天晨早彼此的一见都是无声的报一天平安。老婆婆经常指着那个因中风而偏瘫的拄棍老者对我说,你看他,毛泽东时代我有资格领取老年口粮时他还是一个扎扎跳的年轻人,可现在他已老成了这个样子,岁月不饶人啊!我听后感慨,晨早的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日出东方永远不会变,要变的,就是人。12※本文作者:残不废※
晨早7时半,渔湾上班一族骑车开始从八巷至一巷陆续而出,在沿江小道上分东西就近而走,在经过老婆婆的面前年轻的一代也忘不了叫声“三婆早晨”,听来是那样的和谐自然,渔湾人就是秉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离开一巷,翻过小坡,仰首看着泷江上空成群的白鹤飞过,到了光明路,我要回家了。
我不是渔湾人,但我爱渔湾夏日绚丽的清晨。
12※本文作者:残不废※
-
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详细阅读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
-
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香烟涣散的朝顶——忆衡山详细阅读
作为前来衡山朝顶的人来说,我是颇为骄傲的,因为我们一行人中竟有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婴儿——那天朝顶的人中年龄最小的。1千米多的高山啊!叔叔阿姨说这叫虔诚。 手里拎着刚刚买的200多元的一套一套的香烛、纸钱、高香、鞭炮、桃木。老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记得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门面西用左脚跨过...
-
新三峡纪录片|心逐新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工作还在北方,虽然也多次涉足江南,可总无缘于被墨客骚人歌颂了数千年之久的三峡胜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十几年来,看过了《话说长江》大型电视记录片,听过了《三国演义》慷慨沉郁的主题歌,又看到了最近播出的《话说长江》姊妹篇《再说长江》之后,对于...
-
【乡间碎砖路】乡间碎语详细阅读
25号晚上8点终于搭上了回家的车 即使是晚上,也无法入睡,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凌晨2点才睡吧 躺在车厢,看着时间做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我只想快回到我的乡 车厢里,我的思想弥漫在冷气中 我分明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表,希望表会给我一个惊喜 只是时间永远都是两分两分地过,就这短短的2分钟里,我的思绪火车天...
-
【崂山观海】崂山观海详细阅读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
-
[周庄印象小镇]梦中小镇-周庄详细阅读
对跋山涉水的旅行家们来说,他的气魄与雄心在名川大山中尽显豪迈,他健美异于常人的肌肉,线条如同古希腊雕塑般骨架分明的体格,在天气恶劣群兽出没的山林,蛟龙翻腾的云海,极考耐心的旅程,忍饥埃饿是家常便饭。餐风露宿的行者还要像苦行僧一样忍受世人的白眼,只为踏上慢慢修行的征途。 真正合格的旅行家...
-
仓皇辞庙日|仓皇辞庙日详细阅读
一介亡国之君,不为战败失国,也不因作城下之盟,忍辱袒臂出降,而是在深宫里,做着安乐美梦,沉迷于词曲唱和,声色歌舞之中,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在冰冷的刀枪和囚车面前,他才陡然梦醒,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等着他的,只有流徙千里的流途,暗无天日的囚禁……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王李煜在公元976年正月那个...
-
重访|重访八景详细阅读
车向绿色深处开去,像事先约定的,一点点融化在清新之中 这是初夏的上午,雨点越来越大,越过大面积的森林,敲打着车玻璃窗,满眼的翠绿与雨雾对流,心灵出现了久违的震颤 我不容分说地拨开了雨雾的波浪向前滑翔-车成了我手中的一条桨 两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与别离二十三年的几位同学一同前...
-
[拥抱自然的唯美句子]拥抱自然详细阅读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
-
[绿阴不减来失落]失落于绿柳高墙之外详细阅读
前言 我不擅于写游记或者散文,而我和朋友是在8月中旬盛夏后到苏杭的,所以也没有遇上赏桂花与垂柳或是玩雪弄梅的好时节,但苏杭不一样的季节却给了我另一翻感受。 一、船游西湖 观赏西湖是不能不坐船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竹帘木雕游船上,听着船夫摇撸的支支声。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