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普陀山感悟】游普陀山
【sanwen.jxxyjl.com--写景散文】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雄峙于杭州湾以东100公里的莲花洋中,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因海上有仙山,山中藏佛,虚无缥渺,似苍龙卧海,被称之“海天佛国”。它神奇、神圣、神秘,令无数香客游人为之倾倒,为之神往。8月17日,也是到达华东的第二天。天空清朗明静,天气柔和凉爽。我们不顾前天的公务活动和参观的疲劳,7:00在绍兴咸亨酒店用完早餐后,驱车取道杭甬高速,9:50到达宁波大榭港客运码头,改乘“翔鸿”号快艇,经过1个多小时,渡过烟波浩渺的莲花洋登上普陀山新港客运码头,开始普陀山“慧济禅寺——普济寺——西天景区”一日游。
山当曲处妙藏寺
我们首先前往位于普陀山海拔299.1米云雾山中的慧济禅寺。跟随着导游,从高大雄伟的进山门来到景区客运车场,坐上景区旅游区间车沿着弯弯曲曲、跌宕起伏的景区公路,经过17分钟来到普陀山索道,转乘索道缆车凌空飞渡云海绿涛之中。下了缆车,沿着绿树掩映的小道再走几分钟,到了普陀山山顶。转一弯,有一“同登彼岸”牌坊。穿过牌坊,顺着两边砌有石墙的深幽古石小道拾级走到尽头便是慧济禅寺。
慧济禅寺俗称佛顶山。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由文正和尚鸠工增扩,遂成巨刹。
慧济禅寺隐于翠绿岩林,倚山市而建,琉璃瓦盖顶,飞檐翘角,颇具江南园林特色,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整个寺庙殿堂楼阁145间,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佛像,是普陀山寺庙中主殿不供奉观音而供奉佛祖唯一的一座寺庙。1989年建成的观音殿,四壁镶嵌着132尊线刻观音像,它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杰作。
从慧济禅寺的“天王殿”进入“大雄宝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 “佛光普照”的奇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烛火辉煌,烛光普照,香烟燎绕,诵经礼佛,信众求拜,天像显祥。导游给我们介绍,普陀山慧济禅寺与普济寺、法雨寺为普陀山三大寺,整个普陀山还有88庵、128茅莲、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普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香火更旺,四方信众聚缘佛国,人人阿弥陀佛,盛况空前,令人叹为观止。
游完慧济禅寺,在普陀山横街的一家酒店就午餐后,前往普济寺。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岭鹫峰下。导游介绍,普济寺又称前寺,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大唐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在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此建院供奉观音。梁贞明年间(915—920年)扩建为寺。宋代改建并先后赐名“五台圆光寺”和“宝陀观音寺”。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道场。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重建。明孝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普陀山寺院再次被毁。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拨款重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寺院被洗劫一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赍金修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雍正九年(1731)再度扩建。
普济寺的海印池前有一个四柱三门、高约20米的石牌坊,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石碑一块,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走过石碑坊,就是海印池。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也称“莲花池”。海印池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5亩,建于明代。池周围设有古色古香石雕栏。池上筑有三座桥,中间一座桥面平阔,故称平桥。平桥上有湖心亭,也叫八角亭、定香亭。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西衔御石亭,建于清雍正九(1731年)年,中竖雍正题书的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宽1.5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精美,被称“双绝”。东边一座桥为东桥,叫永寿桥,又称莲花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历三十四年(1606年)太监张随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桥前有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5个字,字高5尺,墙旁刻有《心经》:“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西边一座桥为长堍拱桥,也叫瑶池桥,喻光明洁白,由方石垒成,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飘洒轻盈,似袅袅轻烟。123※本文作者:处世哲学※
海印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杨柳依依,池水为山泉所积,晶莹剔透,池中荷叶田田,荷花亭立,婀娜多姿,绚丽迷人。胜步其中,如履波间,心旷神怡。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此景为普陀山十二胜景之一的 “莲花印月”。
走过海印池平桥便是普济寺。普济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占地面积37000多平方米,共有10殿、12楼、7堂、7轩计231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全寺共6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平桥正对面为普济寺的山门,面宽5间,平时关闭,僧人游客从东门入西门出。山门内有明万、清康熙时御碑三块,山门东侧是钟楼,内悬大铜钟一口,西侧为鼓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也是我们所说的“晨钟暮鼓”。
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5间,进深4间。进门有一尊弥勒菩萨塑像,一手拿一布袋,意为弥勒菩萨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袋中,保平安富贵。佛像两旁有对联一副:“慈颜含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以规劝人们慈悲大度,乐观为怀。弥勒菩萨后面是韦驮菩萨手持宝杵,两旁有四大天王,各自手持法器,正在护卫法门。
从天王殿来到主殿大圆通殿。大圆通殿殿堂宏大巍峨壮观。殿面宽7间,进深6间,黄琉璃瓦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殿前有平台,四周有石雕栏板,石中有铜鼎炉,高约4米,殿内正中端坐高达8.8米的观音菩萨,身边站着善财良女。东西两壁各有16尊形态各异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中间供奉有33身观音佛身。主殿西房建有配殿,东首为文殊殿,西首为普贤殿,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共塑罗汉18尊。
法堂。面宽5间,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经书万卷,两侧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再东西两侧为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以及接洽佛事之用。
在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立有普陀山“多宝塔”,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与“普陀鹅耳枥”、“杨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元元统年间(1333—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形,共六层,高32米,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第二层之蟋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上面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此为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可遗憾的是多宝塔尚在维修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概的外型结构。
古树奇石更添普陀秀色
从普济寺出来,沿着长达1.5公里的西天景区区间路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千年古樟树”。如果说普济寺内的600余年古樟树使你叹为观止,那么西天景区内的千年古樟更令你震惊。千年古樟长在山崖上,南临深谷,高大挺拔,树枝铺展,茂盛雄伟,十分气派。千年古樟为普陀山之最。导游介绍,普陀山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除了山上有寺塔崖刻、梵音涛声之外,还在于山上树林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称“海岛植物园”。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继续前行,便是“心字石”景点。“心字石”位干西天门的下方,是顺山而卧的斜石,圆浑平滑,面积300平方米,中间镌刻一巨大的“心”字。字长5米,宽7米,周长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8—9人同坐,整个心字可容近百人打坐,为普陀山最大的刻石文字,题刻于清末民初。相传观音菩萨在此说《心经》。有《心字石》诗云:“海山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光”。心字石右上方约5米处的小谷间有一石向外伸展,隐现于草莽荆棘之间,其状酷如蛇头。距此石不远处的西天门西侧又有一石,形似蛤蟆,翘首向蛇,坦然自若。传说有一蟒蛇精经观音菩萨指点而得道。一天,观音菩萨在蛇背上放一蛤蟆,以试蛇心,可那蛇丝毫不动。这便是“佛试蛇心”故事的由来,后来有人便在蛇首右左下角斜坡巨石上刻了一个巨大的“心”字,可谓神奇又妙趣横生。123※本文作者:处世哲学※
二龟听法石位于磐陀石西五十三参石下端的崖石上。一龟蹲踞崖顶,一龟缘石直上,形态传神,令人惊叹。相传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说法,因听之入迷,误了归期,遂化成石。在二龟听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参石,大者侧立百尺,小者相累如卵。五十三参石参差错列,随着视角的不同其色相各异。普陀山多奇石,而五十三参石是普陀山奇石荟萃之处。元诗《游补陀》云:“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
在梅岑峰东南山岗,从梅福庵西行约100米处是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巨石相叠而成,下块底阔顶尖,周长约20余米,中间凸处将上石托住,称为磐;上块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称为陀。上下两块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象接未接,似乎一石悬空于另一石之上。两石险如滚卵,安稳如磐。游人至此,叹为奇观。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之处。石上刻有明代抗倭大将侯继高题书“磐陀石”3个大字,苍劲有力。磐陀石旁有“金刚石”、“大士说法处”、“天下第一奇石”等题刻。“磐陀夕照”为普陀山十二胜景之一。傍晚时分,登石远眺,极目千里,磐陀夕照抹残红,蔚为壮观。
离开普陀山,站在回宁波的“舟鹰”5号快艇的甲板上,似乎心藏佛心,灵魂净化,超尘脱俗,换了人间。
(写于2006年9月13日)
-
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哪|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详细阅读
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一 重游韶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坐在那辆陈旧的小巴里,想到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 湖南湘潭来过几次,没能去趟韶山,难免留下遗憾。本想选择凉快点的日子成行,偏偏天公不作美,一片毒日当空。看来在三伏天里指望凉爽,恐怕也难。于是清晨...
-
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香烟涣散的朝顶——忆衡山详细阅读
作为前来衡山朝顶的人来说,我是颇为骄傲的,因为我们一行人中竟有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婴儿——那天朝顶的人中年龄最小的。1千米多的高山啊!叔叔阿姨说这叫虔诚。 手里拎着刚刚买的200多元的一套一套的香烛、纸钱、高香、鞭炮、桃木。老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记得男左女右,不能踩门槛,门面西用左脚跨过...
-
新三峡纪录片|心逐新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不得而知。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工作还在北方,虽然也多次涉足江南,可总无缘于被墨客骚人歌颂了数千年之久的三峡胜境,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十几年来,看过了《话说长江》大型电视记录片,听过了《三国演义》慷慨沉郁的主题歌,又看到了最近播出的《话说长江》姊妹篇《再说长江》之后,对于...
-
【乡间碎砖路】乡间碎语详细阅读
25号晚上8点终于搭上了回家的车 即使是晚上,也无法入睡,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凌晨2点才睡吧 躺在车厢,看着时间做人的感觉不好受啊 我只想快回到我的乡 车厢里,我的思想弥漫在冷气中 我分明过了很长时间才看表,希望表会给我一个惊喜 只是时间永远都是两分两分地过,就这短短的2分钟里,我的思绪火车天...
-
【崂山观海】崂山观海详细阅读
说到崂山,我马上想起崂山道士。说句实话,我虽然对文学很感兴趣,可一直不太喜欢那个神神道道的蒲松龄,当然对以狐魅花妖为主人公的《聊斋志异》也很不感冒,很少主动去读这本书。对于崂山道士,也只是大概地知道那个只学了点皮毛就以为学到了真功夫的王七在穿墙时被撞得鼻青脸肿而已。但是对崂山,我还是挺向往的...
-
[周庄印象小镇]梦中小镇-周庄详细阅读
对跋山涉水的旅行家们来说,他的气魄与雄心在名川大山中尽显豪迈,他健美异于常人的肌肉,线条如同古希腊雕塑般骨架分明的体格,在天气恶劣群兽出没的山林,蛟龙翻腾的云海,极考耐心的旅程,忍饥埃饿是家常便饭。餐风露宿的行者还要像苦行僧一样忍受世人的白眼,只为踏上慢慢修行的征途。 真正合格的旅行家...
-
仓皇辞庙日|仓皇辞庙日详细阅读
一介亡国之君,不为战败失国,也不因作城下之盟,忍辱袒臂出降,而是在深宫里,做着安乐美梦,沉迷于词曲唱和,声色歌舞之中,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在冰冷的刀枪和囚车面前,他才陡然梦醒,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等着他的,只有流徙千里的流途,暗无天日的囚禁……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王李煜在公元976年正月那个...
-
重访|重访八景详细阅读
车向绿色深处开去,像事先约定的,一点点融化在清新之中 这是初夏的上午,雨点越来越大,越过大面积的森林,敲打着车玻璃窗,满眼的翠绿与雨雾对流,心灵出现了久违的震颤 我不容分说地拨开了雨雾的波浪向前滑翔-车成了我手中的一条桨 两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与别离二十三年的几位同学一同前...
-
[拥抱自然的唯美句子]拥抱自然详细阅读
这个暑假,和同事一起去清远两天游。 导游说:“这次我们是亲近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汽车里很安静,大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情,没有人情绪特别高涨,紧张而忙碌的阴霾心情这时已一一清除。 看着窗外,山,郁郁葱葱,树,苍翠欲滴,天,很蓝很蓝,云,雪白雪白。 清远离深圳仅...
-
[绿阴不减来失落]失落于绿柳高墙之外详细阅读
前言 我不擅于写游记或者散文,而我和朋友是在8月中旬盛夏后到苏杭的,所以也没有遇上赏桂花与垂柳或是玩雪弄梅的好时节,但苏杭不一样的季节却给了我另一翻感受。 一、船游西湖 观赏西湖是不能不坐船的,我们坐在宽敞的竹帘木雕游船上,听着船夫摇撸的支支声。满目迎来的都是绿,西湖的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