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秋天的散文]写鲁迅的散文
【sanwen.jxxyjl.com--经典散文】
鲁迅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写鲁迅的散文,希望您喜欢!
写鲁迅的散文一:从狂人看鲁迅
鲁迅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小学时就学过他的很多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太爱看鲁迅的文章的,这或许写文章是因为他写文章所用的白话文还不成熟,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费劲、很别扭的缘故吧。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去主动读过鲁迅的文章,直到最近我开始阅读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相较于作品集里其它的文章,看完了《呐喊》里的《狂人日记》后,我的感触是最深的。从狂人的身上我能够了解到鲁迅一些真实的想法,透过狂人我能够体会到鲁迅那时的一些的心情。我觉得狂人就是鲁迅自己塑造出来的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一个人物。通过这个人物我们能比较清晰的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
鲁迅笔下的狂人对于身边的有“吃人”的行为他是感到极度恐惧的。他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别人会害他。他怕外人也怕自己的亲人有一天会突然把自己吃了。所以当他看到别人张着嘴,对他笑了一笑,他便从头直冷到脚跟。这不仅仅只是狂人的恐惧,也是鲁迅发自内心的害怕,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吃人的本质,了解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变成吃人的人。所以有一种恐惧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这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安的鲁迅。
在《狂人日记》里,狂人被描述成了“迫害狂”之类的精神病人。他在夜晚横竖睡不着翻开历史一查,才发现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借狂人之口对封建礼教和仁义道德进行的最深恶痛绝的鞭笞。既然狂人与社会的仁义道德和礼教势成水火。那么他与周围的人和环境自然也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周围的人成天都想着怎样去“吃人”,而且还要吃的不动声色。但他却努力的避免去吃人,并且还劝说别人不要吃人。我觉得这是鲁迅借狂人来表达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和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想法。这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读请”的高尚!
但是,这种高尚却很快被摔的粉碎。因为狂人自己在无意之间未必不吃了他妹子的几片肉。即使狂人很清醒的知道不能够吃人,但最终沦为了吃人的人,不但吃人,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四千年吃人履历的人。一方面,狂人尽最大的努力不去做吃人的人,但是他的实际行动却在做着吃人的事。这便是矛盾的狂人,也是矛盾的鲁迅。
在狂人生活的环境中,旁人吃人;自己的亲大哥吃人;就连母亲也没说吃人是不行的;后来他甚至又发现以“仁义道德”和封建礼教为基础的整个社会都是吃人的。而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他最终也变成了吃人的人,这是他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的。狂人在日记里面说:“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自己都被人吃了却仍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对于狂人来说他身边人的吃人行为不是与他毫无关联的,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他还可以被定义为帮凶,因为他自己也说了:“我未必在无意之间不吃了我妹子的几块肉”,我认为这是作者用的一种类比的手法,虽然这是个“吃人”的社会但是作者却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是这个吃人的社会的组成部分,就如兄弟之间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一样,作者鲁迅与那个吃人的社会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也是理不清、扯不断的。
鲁迅他虽然能认识到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也清醒的看到社会的各种丑恶,但是以他一人之力是决然不能改变的,不仅不能改变,反而如果不能坚定自己,被改变的也许将是自己。这便是无奈的鲁迅。
很多人认为鲁迅是中国的民族之魂,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长期以来他被认为是一个圣人。所以一直以来大多数的人从鲁迅身上只看到他坚定、正直、积极的一面。但是我透过他笔下的狂人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个恐惧、矛盾、有着无奈与失望鲁迅。我想这或许更接近于真实的他。
写鲁迅的散文二:读鲁迅
《大般涅盘经》中有个故事,国王特意请盲人来“看象”,盲人只能用手去摸,各自将自己摸到部位来描述象的样子,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盲人摸象”的成语 ,告诫人们看事情不要偏颇。盲人摸象虽然片面,但毕竟都是亲自摸过后的感受,现在的人连摸一下都不愿意了,以致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老师灌输给我们的官定调子,我们莫名讨厌起鲁迅来,扪心自问有没有认真读过鲁迅?认真去了解鲁迅?
鲁迅先生中年进入文学圈,留下1000多万字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均成于晚年十二年的光阴,这勤奋恐少有人能及。他的作品一半是翻译文字,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部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冯雪峰先生在《鲁迅论》提到鲁迅先生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结于一起的“杂感”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任何人不敢小觑。对于鲁迅的评价从来都是毁誉参半的,《人物周刊》20xx年第32期有专文介绍。蔡元培先生评价鲁迅: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何等学力!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评价鲁迅:“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鲁迅是中国20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不过民国时就有不少人认为鲁迅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他睚眦必报,喜好争论,继承了儒家传统知识分子对于老百姓的道德和智慧的优越感,没有宪政精神,而充满了僭政精神。如何评论是个人的事情,但我们应当有自己的见解。
胡适先生有文章介绍了周家三弟兄的家世,他的爷爷因为科举舞弊案被判了斩监侯,因疏通关系耗尽了家产,鲁迅三兄弟被安排到亲戚家中避难,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养成了他刚毅的个性,也养成了其二弟周作人先生的儒弱。中共时任宣传部长李立三希望鲁迅用真名骂蒋介石,先生拒绝了,他是不愿意写“遵命文学”的。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某人提问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1950郭沫若答复读者提问:“如果鲁迅活着和大家一样,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据改造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以鲁迅的个性大概是不会“识大体”的,也不会如郭沫若那样接受思想改造。
朱自清先生有文章提到冯雪峰先生在《鲁迅论》说鲁迅独创的“杂感”,这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是匕首、是投枪,是诗人与战士一致的产物,看来早在民国时,匕首和投枪已经形成对鲁迅的评价,并不是毛爷爷定的调子。上学时老师说这匕首和投枪是投向封建制度和民国政府的,但是哪篇文章是刺向封建制度的匕首?哪篇又是投向民国政府的投枪?其对现实的披露尚不及沈从文,沈先生小说《长河》在当时就通不过政府的审查。这匕首和投枪与现代网络大V们比根本算不得什么,大V们对当今政府的讽刺与挖苦,对社会现象的调侃更加犀利。朱自清先生在《论百读不厌》文中提到大家研讨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时有人提出该文不想重读一遍,让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举了鲁迅的《阿Q正传》。朱先生在另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的杂感》中道出了对鲁迅先生文章百读不厌的原因一方面是幽默,另一方面是理趣。朱先生读鲁迅的《随想录》的时候:“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着吗?可还是百读不厌的常常去翻翻看看,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罢。”老师灌输给我们的是鲁迅先生的仇怨,是匕首和投枪,朱先生看到的却是幽默和理趣,以及鲁迅先生对社会时弊透彻、精辟的分析。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新政权初期占据语文教材的大半江山,至今基本淡出了,先生大概是被匕首和投枪的评价赶出了教材。我想说大家偏颇了,先生也是幽默和理趣的,任何时代都不会拒绝幽默和理趣。
写鲁迅的散文三:追鲁迅先生
个人的存在与社会的安宁息息相关,美丽的童访是人们孩提时的向往,当黑暗的阴影,越来越多的被放大,黑云密布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不远处光亮星星点点,隐约间在稀疏消逝,正值人间道的沧桑,殉道士亦无畏的前往。
长大点,看了些书,但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鲁迅先生,先生的风姿和神彩,由于时间这堵墙,虽未曾亲睹,但先生留下的黑白相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好像整夜的未眠,伴随着规律的咳嗽,抖擞着烟斗沉思到天明。
先生留给我们的好文章,就好比是先生用自己生命的精华,整夜的聚集,我们看到精彩的段落,都是先生用寿命与神交往的。我不敢想,那时的鲁迅先生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年代,先生用文章影响了多少人,救了多少人,保护了多少人……,先生给自己的祖国,他奉献了他的一切,可是给他的家庭又留下了多少,留下的只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少了一个顶梁柱的丈夫,孩子少了一个疼爱他的父亲的凄苦,但这些先生的大爱是无价的,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有着自己对生命和祖国的追求,从不同流合污,有自己的主见,敢于说出真话,痛斥那些失去国心和原则的“御用文人”,用文章来鞭策和呐喊熟睡的人们。
先生一生虽未曾上过战场,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先生把文坛当作战场,笔当作消灭那些隐匿的“敌特”的冲锋枪,枪枪不虚发,直打到敌人丢甲。
他的能力让那个时代为之颤抖,他本人的人格魅力犹如泰山,让人伸仰,高不可攀。他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坚守誓言,为之奋斗一生,从未悔亦无畏,他是一名文坛上为国为民的老将军,也是一头在雪原上孤独的野狼。
先生的晚年,虽然生活不用那么操劳,但病魔从未让他休息。
在这样的场景,在先生的卧室里是常见的现象,先生整晚抽着香烟,躺在冰冷的靠椅上,脑海里不停的思索着,从眉头紧锁看的出来,也许他想到了国民困苦的生活和不太健全的精气神,想到了这个面临绝种的民族,想到了人们今后向往和追求的新世界。先生也许像孩子一样委屈的流泪,先生是条汉子,他的眼泪不为自己也不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正在昏睡的人们。夜晚一切都静了下来,先生许是披着件大衣手握着嘴有规律的咳嗽,他害怕自己吵着家人的休息,尽量压低这声音,一时思绪断开,眉头紧锁在房间来回踱着步,灵感出现的时候,一边抽着那呛人的烟,当烟灰脱落冒出了小红星,先生缓缓吐出了一阵浓浓的烟雾,先生用手拿起书桌上的稿纸,抖了抖,再吸一口烟,缓缓吐气。这时他的笔又抖动起来,在纸上沙沙作响,就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先生重复着这机械般枯燥的动作,直到天的启明星再现。
这时先生才打了打哈欠,从座椅上慢慢站起身来,伸了伸腰,合了睡衣,又躺在凉椅上睡下了。梦中先生许是看到昏睡的人们都醒了,都咧着嘴朝先生微笑,然后他睡了,永远的睡下去了!
※本文作者:※-
【优美的古风古韵散文】优美的古韵散文详细阅读
古韵如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诗情画意般令人如痴如醉!在下雨天,品一杯香茗,闻一缕清香,读一篇古韵美文,人生得意不过如此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美的古韵散文,供大家欣赏。优美的古韵散文:美人香 暮色中摇筏而去的缠绵是要采回怎般目光交错的温柔,这个秘密,无人可释。 我静在原地,坐等天明。 拂...
-
描写乌镇的优美段落|描写乌镇的优美散文欣赏详细阅读
乌镇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描写乌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描写乌镇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一:乌镇的似水年华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一直是优美的所在,是解不开的情节,是抛不掉的相思,是忘...
-
【小学生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小学生关于描写秋天的散文详细阅读
秋天,一阵阵秋风吹来,许多树木的树叶都已经枯黄,纷纷飘落下来,一些鲜艳的花都已枯零。凋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小学生关于描写秋天的散文以供大家参考。小学生关于描写秋天的散文篇一:秋之韵 我一直认为,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 看那疏柳和风渐渐变得萧瑟,看那润花夏雨渐渐变得潇潇,再加...
-
【女的孔雀开屏什么意思】孔雀开屏,你看到了什么详细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辩证地看问题。 当一只雄孔雀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它的美丽时,你正站在那个角度?当孔雀徐徐打开它硕大的屏,展示五光十色的羽毛,站在正面的人不由发出发自内心的赞叹:太美了!太神奇了!简直无与伦比!如果你不小心站在背后,请不要留下心里阴影。你看到的将是一幅恶心的画面:蓬松的羽毛,没有...
-
【回忆童年的散文随笔】关于童年的散文随笔:放牛详细阅读
:小时候是很快乐的,不管干什么,放牛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牛》这篇文章吧。 我说我是放牛娃出身,此话真实不虚。放牛,是我童年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牛,当时是生产队重要的“生产资料”,放牛,是记工分的,这算个不错的差事,一般是要照顾家里子女多的超支户...
-
[纯爱无法注册]纯爱无处不在详细阅读
当初流着眼泪看了电影《山楂树之恋》,恍如隔世,特别想读原着,我要通过原创文字亲自感受一遍这旷世纯爱。终于在一个周末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老三和静秋之间的澄澈的爱又一次感动得我泪湿衣襟,一夜无眠。 这正是我心中的真爱。不仅属于那个文化禁锢的时代,应该是旷日持久,千古流传,围绕纯爱我深度思考着。如今...
-
生活随笔 感悟生活|生活随笔:黄小姐和我住在一个房间详细阅读
黄小姐和我住在一个房间,就在对床,然而她身上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东西。 黄小姐的病弱是我们宿舍有目共睹的。她的衣柜里装着一个大大的药箱,从胃药到感冒药一应俱全,她似乎也是在和病魔的长期打交道中得到了经验一二,往往自行诊断,胃痛发炎上火她皆有话语权,所以粗枝大叶的室友们往往也能沾点福利,有着私人医...
-
【关于梦想 奋斗的诗歌】关于梦想奋斗的散文详细阅读
桌上放着一盏台灯,台灯旁是一堆书,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梦想就在路途终点等着我,我知道,我不平庸。下面是有关于梦想奋斗的散文,欢迎参阅。关于梦想奋斗的散文:青春为梦想而奋斗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xx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梦”这个牵动亿万人心的词汇。曾几何时,我们也...
-
[有关距离的散文]关于距离散文详细阅读
有时候不管那距离多么的遥远,我们都会在同一点的界限下出发,各自奔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下面是有关于距离散文,欢迎参阅。关于距离散文:距离 外面又刮起了风,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时夹杂着一些物品倒下来的声音,它们像鲁莽的少年,目空一切,横冲直撞。 下雨了,风吹着毛毛细雨打落在我的脸上,凉凉的...
-
落叶的情怀是什么意思_落叶的情怀详细阅读
那个秋,我独自一人到乡下老家,漫步在曾经不知走过多少回的乡间林中小道上。面前的路被落叶铺满,周边的树长的苍翠挺拔,蓬勃茁壮。说实在自从住进城里,好多年没有走过这条路。我记得先前路边的树木很小,也很矮--还没有人高,可如今已是参天大树。树底下的落叶似乎在告诉我什么-- 一阵分吹来,无数秋叶飘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