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老屋
【sanwen.jxxyjl.com--优秀散文】
由于我在镇上建了新房,所以把位于老家的属于我的房子叫做老屋。
老屋建于何年,我是听老父和姐姐告诉我的。三十年前,父亲谈起老屋,总是神彩飞扬,一脸自豪,仿佛他老人家就是一个改天换地的英雄;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个英雄。听姐姐说(她大我八岁)建屋时我才四岁,之前我们一家住在两间毛草棚里,冬天刮大风的时候,屋子摇摇晃晃,好象随时有被大风刮走的可能,屋内,烂草的灰尘弥漫,根本睁不开眼。我是姐姐带大的,听她讲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我小时侯睡的摇窝是桑木料做的,特别沉,总有四五十斤重。每次起大风了,姐姐担心屋被风卷走,总是想办法连摇窝和我一块儿转移到安全地带(别人家砖房子的墙根——这种房子解放以前是地主家的)一个上十岁的小女孩要挪动一个六七十斤重的摇窝,而且还要过一道五六寸高的门槛。现在看来是多么惊险的传奇。当年的那个小女孩有多么的担心,只有她知道;她有多么的勇敢,就不用我说了。起几次大风,姐姐就应该哭过几回,她每次的哭都是当着父亲或者母亲哭,那年月,冬闲的日子大人们也没有闲着,在田间“战天斗地”的父母亲尽管担心家里的孩子,但是没有生产队长的收工命令,谁也不敢回家看孩子。等到天全黑了,他们回了家,担惊受怕了一天的姐姐就向他们哭诉了。
住这样的房子,谁会不思改造呢?
经过多年的准备,家里终于在我两岁的时候建起了现在的老屋。老屋共三间,座北朝南,面墙是红砖砌成,座墙和东山墙是青砖砌成,西山墙则省了,就了别人家的东山墙(那屋原来是地主的)内隔墙则用木料做成排榫代替,那些木料都是一些自家房前屋后砍伐的家树,没有一根是直的(亏得木匠师傅好手艺——弯料自有直木匠)屋面盖着两种瓦,平瓦和燕子瓦,都是青灰色。老屋进深两丈四尺(当时不说多少米)占地大概八十平米。当时我家共六口人(上有爷爷奶奶)住进这样的房子,能不高兴?用父亲的话说:风不吹、雨不漂,那里有哇!当时在农村,砖砌瓦盖就是住房的最高标准了,这种房子当时在农村还不到百分之三十,难怪父亲当年说起老屋时会有一脸的自豪。
我十岁那年(一九七一年,这时家里有添了两个妹妹)冬天,爷爷不知从哪儿弄来了几兜竹子栽在了屋后的自留地里,次年春天便生出了许多竹笋,爷爷精心地呵护着它们,用带刺的蔷薇给做成篱笆。每年冬天还给竹子挑塘泥(作为肥料)由于白天要为生产队出工,挑塘泥只能挤时间,记得有一年的年三十吃过年午饭我们全家出动干了一个下午。只三五年的功夫,一个颇具规模的竹园便出现了。竹园既美化了老屋的环境,又给家里带来了一点经济收入。
在我的记忆里,老屋的环境是最美的。
屋前有两棵树,左边一棵枣树,右边一颗槐树。初夏枣花香,初秋槐花香。那种香啊,清淡而悠远,每天放学,未到村口就先闻到了那特有的花香,如今回味起来,依然令我陶醉。最令人不可忘怀的还有那又甜又脆的小枣。夏末秋初,枣子熟了。这时候,也正是收割中稻的时侯。妇女们都在田间割稻子,男劳力负责运输(把稻禾从田间运到生产队的禾场里)运稻队总要从枣树下经过,来时每人一担沉甸甸的稻禾,一色的赤脚短裤、背心草帽。他们总是同来同往。至今,那稻担闪闪,鱼贯而过的画面依然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去时,没了重负的男人们就打起了枣子的主意。老父那时就四十出头,也在鱼贯而过的行列中,只见他让大家退到安全地带,然后手握担稻的扁担,甩手朝枣树树梢掷去,说时迟,那时快,一瞬间便下了一场枣雨。于是,男人们、早已守侯在树下的孩子们便哄抢开了。掷扁担的动作也就成了老父留在我心目中最潇洒的形象。
说到老屋的环境,竹园是不得不说的。我家的竹园可以说是四季有美景,季季各不同。春天,新笋破土而出,园子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晨,头顶露珠的新竹在微风中万头攒动,夜里能听到新笋破土拔节的声音。贯串整个春天的就是一幅新竹长、新笋赶的繁忙景象。夏天正是新竹子生长的时期,在不经意间,新竹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碧绿,又由碧绿变成深绿,一个夏天便完成了它由新竹到成年竹的成长过程。秋天留在我的记忆里的是收获的喜悦。其间,爷爷隔三差五的会领来几个篾匠伐竹,伐竹是有讲究的,那些讲究只有爷爷才知道,每回卖竹得钱后,爷爷总给我几个小钱,于是,买本子的钱有了、吃零食的钱也有了。至今砍竹发出的那种清脆而坚实的声音犹在耳边。冬天,竹园里呈现出一幅热闹的景象。我们平原区地区的高大乔木一到冬天全都树叶落尽,光秃秃的,倍感萧条;唯有竹园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些饶树三匝,何枝可依的鸟雀全到竹园里投宿来了。清早,唧唧喳喳鸟儿把人们吵醒,大人开工下地、孩子们开始上学;傍晚,万鸟投林,蔚为壮观,又是一番景象。(自竹子成林后就再没施过肥,鸟粪就是最好的肥料)12※本文作者:阿森1202※
……
十九岁那年,我外出求学后便一直在外工作,偶尔回家一趟总要绕老屋转上两圈。可是感觉中却很少有久别重逢的欣喜。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是家里变故很大的时期。这期间,母亲病逝了、爷爷病逝了。妹妹们都已出嫁了。老家只有父亲和祖母了。可能是老父疏于管理了,九十年代的竹园就只有稀稀啦啦的几棵竹子了。曾经热闹非凡的鸟雀们已跑得无影无踪了——难怪人说雀儿往旺处飞啊!再后来,到了本世纪,老父索性把竹全砍了——把竹园改造成了菜园。虽然老父经营起他的菜园来乐此不疲,可我却不喜欢它。
……
我留恋我的老屋——我牵挂老屋中的亲人。现在村里建起了许多楼房,老屋显得是那样的破旧、那样的不谐调,可我那年逾古稀的老父和年近百岁的老祖母还住在老屋里。每次去看望老人们时,我已习惯于绕老屋走上两圈。这两圈中,儿时的画面还是那样清晰,儿时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这两圈之后,我仿佛对明天要干些什么、怎么去干会有成竹于胸。
我留恋我的老屋——留恋那前有两棵树、后有一园竹的老屋。
12※本文作者:阿森1202※
-
[秋天唯美散文]开学唯美散文详细阅读
开学了,又一个新学期到来,学校开始沸腾了,马路上的人儿也多了。母亲牵着孩子的手,孩子拉着母亲的衣,陆续的往学校赶。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开学的散文。开学唯美散文:开学啦 不知道这个时候还有多少孩子在挑灯夜战,忙着他们暑假布置的各种作业;忙着那些自己忙乎了很久而老师只看一眼甚至连看够不看一眼的作业。想...
-
小鸟的歌散文幼儿园|小鸟的歌声散文详细阅读
鸟儿的歌声充斥在山谷间,唤醒郁郁苍苍的树,风拂过,沙啦啦地响,漾起无法抑制的快乐与满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鸟的歌声散文,供大家欣赏。小鸟的歌声散文(一) 阳台上忽然传来小鸟的歌声,时而顿挫,时而激昂,时而婉转,时而清脆,那么动听,那么美! 我不敢靠得太近,远远地看着它的表演。 我不认...
-
描写风景的唯美散文_关于描写毕业的唯美散文详细阅读
毕业了,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多么渴望着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毕业的唯美散文,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关于描写毕业的唯美散文篇一:我们就要毕业了 文 孤星赶月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除了越来越多的怀念。即将毕业了,是喜悦,还是惆怅? “我们就要毕业了&rdq...
-
描述木槿花的诗句_描述木槿花的精美散文详细阅读
木槿花生命力极强,花象征着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也象征着红火,象征着念旧,重情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木槿花的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描述木槿花的精美散文:木槿花 当晨雾还未退尽,太阳还未挣脱浓云的怀抱,我们沿着新320国道,驱车前往工作的学校。路很好,车子疾驰,两眼无可无不可地望着窗...
-
文字优美的散文或小说_有关文字的优美散文详细阅读
如果没有人陪,学着一个人听音乐看书写文字。这是个好习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文字的优美散文,供大家欣赏。有关文字的优美散文:爱好文字的人 一直认为自己和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特殊情感,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历经爬涉的成长途中,从未间断过。虽然和文学拉不上关系,只是单一的喜欢,仅此而已。多年来因为爱...
-
描写孤独的唯美散文随笔三篇_描写孤独的唯美散文随笔详细阅读
孤独是一个小水池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什么也没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孤独的唯美散文随笔,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描写孤独的唯美散文随笔篇一:一人孤独,两人寂寞 曾经觉得,孤独是一种本能。 那是还在五高的岁月,如果说曾几何时还因为自己是五高的学生而有点羞于启齿,那么光阴荏苒,如今对那里只...
-
[描写冬天的优美散文]关于描写天鹅的优美散文:黑天鹅详细阅读
编者按:一只黑天鹅,浑身黝黑的羽毛,红黄色的嘴壳,在灰白浑浊的水面上,无精打采地游弋着,像个迷路的孩子显得十分的无奈和无助。这是黑天鹅的外貌描写,形象而生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黑天鹅。 深冬季节,泄去蓄水后的湔江湖,大片河床被裸露出来,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模样。太阳在厚厚的云层里躲藏着,天空...
-
经典又优美的散文片段|关于优美的经典散文400字详细阅读
因为人们将日常生活的活动、话语用非韵的文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便成了散文。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这些优美的散文吧。关于优美的经典散文400字篇一:告别 时光就像钢琴弹奏的婉转夜曲般一逝而过;就像三月桃花般一吹即落;就像阴晴不定的太阳一摇便变。 光亮得刺眼,树绿得忧郁。我独自望着天空发呆:真...
-
【优秀文化的魅力】优秀干部的魅力散文详细阅读
谦虚谨慎以其光彩照人的魅力为世人所看重。谦虚的魅力就在于:它使人看到了谦虚者的人格风范,使人觉得这个人谦恭好学上进心强;显示了谦虚者平易近人不居高临下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下面是有优秀干部的魅力散文,欢迎参阅。优秀干部的魅力散文:自信的魅力 年少的自己总感觉自己很不错,有不少人追求着,享受着这种幸...
-
【周作人是散文家吗】当代优秀散文家周作人优美散文详细阅读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代优秀散文家周作人优美散文,供大家欣赏。当代优秀散文家周作人优美散文:北京的茶食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