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纪念馆和唐山地震博物馆|走进唐山地震博物馆
【sanwen.jxxyjl.com--优美散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天残地缺”或者“天崩地裂”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人们所接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相信没有谁会杜撰出“海啸”、“山崩”、“地裂”等这般惊心动魄的词语。
我没有亲历这些骇人的场面,即便是在电视或者是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画面,也只是淡淡地一瞥,丝毫不放在心上。然而,当我走进唐山地震展览馆,看到那些有心人抢拍的地震照片时,我真的震撼了,上面说过的词语像猛烈的炮火,轰击着我的大脑,以至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冬日正午时分,我走进唐山。一下火车,就看到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的道路,排列整齐的路灯,奔驰的车辆,面带笑容的行人……谁能想到这是在废墟上建设的城市?
我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要想看看一座城市的繁荣,首先要看看市井民众的生活,看看家庭主妇提的菜篮子。走进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售货小姐热情周到的服务,优雅的气质点点滴滴表现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里。谁还能想到这里曾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过毁灭性的灾难?
中国古书《淮南子》曾记载,中国的天空和大地都是曾经受过伤的。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谁都知道。天穿了,她以女性柔软的手补了天;地摇了,她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然而这补天垫地的过程需要时间。就是在她努力工作的时候,闪电在空中密布,大地在瞬间动摇,房屋倒塌,河水停止,她的子民惊恐万状,有的人在酣甜的睡梦中悄然离开了人世,就是那些存活下来的也多是缺胳膊少腿的,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横七竖八地卧着,痛苦地呻吟着。
余震还在继续,地震波更强烈,像海啸一样一浪卷起一浪。在这里用“一浪更比一浪高”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这个词的意义却因地震而改变了。
女娲补天垫地的动作加快了,可更多的人还是失去了生命。谈到生命,在那段地震的日子里,人们脑海里对死亡的恐惧明显地削弱了,说得最多的事就是死亡,就连见面打招呼也和死亡有关:
“老李,几个?”问话的人脸色平静,语气平淡。
“除了我,其他的都没了!”答话的人伸出手摇了摇,看不出有什么悲伤。
陪我前往地震展览馆的唐山朋友是那场灾难幸存者。橱窗前,他指着地震照片的一个女医生,用崇敬的语调告诉我有关她的故事。
照片拍得是女医生工作的情景。她低着头,认真地检查伤者,看不清她的面部表情,只有她身上的白大褂特别醒目。她的身后,有一些人杂乱地或躺或坐或站或哭。照片上没有任何说明,但从她身后那群人的口型来看,指责她的多,理解她的少。那些人骂她无情。因为在她的不远处,一架直升飞机轰然作响,伤者只有她的命令才能被直升飞机送到外地治疗。应该说,那些伤者的生命系在她的手中。骂她无情的人当然是那些亲人或自己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
她真的无情吗?她的孩子刚刚满月,嗷嗷待哺,她却无法顾及,而把奶水喂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婴儿。那些可怜的婴儿太饿了,以致她的乳房被饥饿的孩子吮出了血,但她忍住疼痛,用自己的鲜血哺育着共和国的未来。此情此景,谁还敢说她无情?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眼前死去,许多人都无法承受这残酷的事情。亲身经历这场面的人都能理解那个词语:肝肠寸断。这个词语对那些亲历孩子死亡却无法救助的父母来说,意义更重。
一个刚刚一岁的孩子,睡梦中醒来,楼房坍塌,两块重叠一起的楼板压住了他的右腿,他头朝下悬挂在空中,哭泣着向地面上的父母伸出求救的小手。他的父母眼睛流血,语无伦次地给围观的人们磕头,请求他们救救可怜的孩子。可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手。
朋友讲到这里,认真地盯着我问:“如果你在场,是不是也要骂那些围观的人太无情了?”
我沉思着,不知道怎么回答。几年前那个吊在缆车上的十几岁的孩子又浮现在眼前。那个孩子因为贪玩误上了缆车,悬在空中几个小时,终因一些人贻误援救时机掉入江水中活活淹死,孩子母亲当场昏了过去。哪个母亲能忍受住这种撕心裂肺的折磨呢?平常年代里都能发生这种事情,灾难时期谁敢说这种事情不会发生?12※本文作者:郭萍※
朋友接着告诉我,那层楼是四楼,楼房倒塌,周围没有任何可攀援的地方,形成了一道影壁。因为道路出现裂口,吊车进不来,没有救援工具。面对垂直上下的楼层,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不要说普通的百姓流泪,就是在场的解放军战士也痛苦地流下了眼泪,有的解放军战士因为无法救助这个可爱的孩子而死命地掐自己的大腿。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伤心缘自何方?一个字就是:情!
也许中国那句古老的词语在今天仍然有它新鲜的含义:机缘巧合。生命在机缘中失去,谁也无法预料前方道路究竟会发生什么,就像唐山在蓝光闪过后大地开裂一样,许多人在毫无警觉中失去了生命。可生命也因机缘而诞生,蓝闪过后,倒塌的楼房压住了夫妻二人,可他们的孩子却在意外中逃离了灾难。亲情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六七岁的孩子拼命地用小手挖土块石头,孩子的行动感动了大人,过往的行人纷纷伸出救援的双手,这个家庭终因人间真情而重获新生。机缘巧合,这个词语我懂得,但我更懂得,在当时,如果没有真情,也许机缘就会错过,生命也不复存在。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患难见真情。这话我信。在唐山地震的日子里,生命因有了真情而愈加厚重,生活因有了真情而愈加美好。地裂开了道道豁口,车辆进不来,可解放军和救援人员从四面八方徒步匆匆赶来,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靠双手救出了数万人宝贵的生命。
谁都知道,中国的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处在贫困中,可那些贫困线上生活的人们却把白面馒头和新鲜蔬菜运往灾区,自己夹一口咸菜,啃一口苞米面窝窝头。靠这份真情,唐山终于在劫后重生,尤如罗马在废墟上建起了美丽的帝国。
其实天地本来是有缺陷的,但缺陷却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幽谷之美。月亮也不是经常圆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正如苏轼写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承认这一切缺陷时,就发现我们没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的确如此,在唐山地震期间,根本听不到哭声。人们接受了地震,就像接受月缺一样,掩埋好亲人又投入到新的家园建设中。
一个照片引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引出一串真情,一串串真情带动中国的历史前进。而今到了唐山,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没有这赫然挺立的地震展览馆,谁敢相信这漂亮典雅的城市是在地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至少没听说过这段历史的人们不敢相信。
一个照片引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引出一串真情,一串串真情带动中国的历史前进。而今到了唐山,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没有这赫然挺立的地震展览馆,谁敢相信这漂亮典雅的城市是在地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至少没听说过这段历史的人们不敢相信。
(作者自评)
12※本文作者:郭萍※
-
[童年中年老年的感悟]童年·中年·老年详细阅读
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斯芬克斯,是一个带着翅膀的狮身人面,常坐在山崖上要过路人回答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答不出来的人就会死去。一个聪明的人最后解开了谜底,女神所说的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童年,中年,老年。斯芬克斯听后,跳崖身亡。说明人一生...
-
又见炊烟|又见炊烟详细阅读
离开故乡已有二十七年了,故乡的许多景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模糊,可我怎么也忘不了故乡小镇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些年来,它始终像一根生命的脐带,紧紧萦绕着我,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故乡是一个远离县城的美丽村庄,山峦之下,一条小河缓缓流过,将小镇一分为二。岸边,杨柳依依,麦浪滚滚,一座座简陋...
-
【有一种爱情叫】有一种爱情不需回报详细阅读
接到她的电话时,他正在值班,做梦也没想到她会给他打电话。他记得,最后一次通电话还是十年前,他大学毕业时给她打电话说他留在了北京,她只是淡淡说,哦,那很好啊!之后他们就再无联络。她说偶然得知他的电话号码,很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所以就冒然打个电话。她问,还能记得我吗?他笑了,怎么能忘呢?多深刻的...
-
【爱我的心没有人】儿爱在我心详细阅读
儿子九岁了,从湖南老家爷爷奶奶身边来到了深圳,和我一起生活了。四年前无奈的丢下儿子来到了深圳,中间虽然有几次的相聚但是总觉得给与儿子的爱太少了。现在克服一切困难把他接到我身边,也算是一种慰藉吧!儿子在乡下无拘无束的生活了四年,这些年爷爷奶奶的宠爱加上乡下的自由生活,使他特别的贪玩,学习上也不肯多...
-
[曾氏宗祠对联]走过曾氏宗祠详细阅读
吃过早饭,从石台县出发,车子穿行于苍翠的群山之间,山峰不高,却沟壑纵横,绵延不绝,山路崎岖蜿蜒,九曲十八弯,一点也不为过,如一条游龙缠绕在苍苍茫茫的绿色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转弯之处有的达180度。放眼望去,满目皆绿色,从山脚到山顶,无不被浓密的林木覆盖。那澄清明亮的秋浦河,静静地依偎在山脚下...
-
[不再回头]不再回头详细阅读
元旦放假三天,由于感冒一直都很少出去。男友让我去上海,我觉得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去。也许是孤独的时候,想念才有机可乘。很久以来,始终没有遗忘过去。你还在心头徘徊,我对现任男友的种种不满和不耐烦,大抵因为你在心里存留的缘故。31日晚上,我空空地坐在清冷的小屋里,忍不住给你发了一条短信,很简单的...
-
【老太太的快乐生活】老太太的快乐生活详细阅读
早晨,我逮着一个空位坐下,立即开始了在公交车上化妆的惯例,正当睫毛膏画到一半时,我耳边响起了一句苍老的声音:“小姐,我是在等你让位的。”我抬头一看,是一老太太,于是赶忙起身,并连连道歉。“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没看到您老在身边。”老太太缓慢地坐下,眼眯成一条线,嘴巴乐得合不拢,那精气神崩提有多...
-
昔日珠花已碎_昔日珠塘捣衣声详细阅读
屯溪医院边的戴震公园,对本市人来说并不陌生。可对以前的俗称“珠塘”却鲜为人知。医院未建时,就有人沿着开山石块填的路到珠塘洗东西。后来每天都有人专到右边那口潭浆洗衣裳。久而久之,附近的居民近乎全去那里洗过东西。时过境迁,昔日那个热闹非凡的右边小潭,却寥落得象块朽木。几个垂钓者在此做弃世遗俗的修...
-
柴火记忆柴火鸡|记忆中的柴火塘详细阅读
我的老家在赣西农村,那里山高林密,几百年来都是烧柴取暖,因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柴火塘。柴火塘是用砖砌成的一个长方形火坑,背面还有一个高1。2米的柴火灶,上面安放着一大一小的两口铁锅,柴火塘就在柴火灶的右下方。每天清晨,母亲已早早地在柴火塘燃起了熊熊烈火烧水做饭。洗漱完毕后,一家人围着柴火...
-
墙头榕作者曾庆贺_墙头榕详细阅读
闹市的十字街口当中,一棵熊背虎腰的百年榕树枝茂叶青,尽情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叶,根须随意抖落,仿佛一张巨大的绿色伞盖盘踞街头,威风凛凛。它的枝条上结满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一阵风吹过,雨点般的撒落一地,车辗过即成稀烂。一粒种子犹豫半响,不愿松开枝头,一辆卡车从树下路过,种子和他的兄弟们离开了大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