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音乐共舞作文500字】与音乐共舞
【sanwen.jxxyjl.com--优美散文】
因为最近情绪上经常有些莫名的烦躁,我想找一点寄托来排解,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也因为喜欢听音乐,而花费了不少时光。从朋友介绍的音乐网站上下载了很多歌曲,一有空就打开电脑来欣赏。怀旧的悲伤的曲子,一遍又一遍地滚过我的五脏六腑,我被这些旋律携带着忽儿草原忽而高山,一会儿从从爱情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一会儿又被亲情感动得泪花盈眶……岁月的河水被音乐冲刷着,冲刷着……
记忆中的童年几乎和音乐无缘,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听觉只限于自由吹拂的风声、肆意挥洒的雨声,还有夏夜的蛙鸣、秋天黄昏的蝉鸣,以及农忙季节田间地头老牛偶尔“哞----”的一声叫。在一片空寂的环境里长大,心灵一片静谧。五六岁的时候,每天能够听到的唯一的音乐,就是广播电台黄昏要播音时的前奏《东方红》。只要家家户户的小喇叭里开始响起这首雄壮的歌曲,妈妈就该回家准备晚饭了。但我们对这些并不怎么期待,在村子里自由自在的玩耍,使我们忘掉一切,也包括饥饿,不管是黄昏还是午后,我们总是借助童年的游戏快乐的嬉戏着。自由是一件美妙的衣裳,让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如浴在清凉的水波中。
上小学第一天,那个长得又高又瘦的本家的爷爷(当时他是民办老师),教给我们唱的也是这首《东方红》。他瘦弱的身体微微的驮着,松弛的面部肌肉,使眼睛看起来睁得更大,显然是白眼球多。在那座破旧的土坯房子里,一群泥猴子一般的孩子扯开嗓子干嚎,也很有一股精神和活力。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是无所畏惧的。那时人们都没有表,时间上把握不很准。还不到放学的时候,同学老嘎的奶奶就满街喊她的孙子吃饭,沧桑而悠扬的调子传了很远,几乎弥漫了半个村庄,这种声音虽然不是唱歌,但饱含着爱心的呼喊声比世间一切歌声都动听。喊来喊去没找到,就一路找到教室里,看还没有放学,就微笑着依在门框上等孙子。干瘦的小脚老太太,一身肥大的清粗布的衣褂,零乱的发髻上飘落下来一些白发,嘴巴里的牙都掉光了,窝着嘴,笑嘻嘻的看我们唱歌,脸上的笑容像绽放在秋天里的菊花。
老师用手打着拍子教了几遍,看大家差不多该会唱了,就想让我们自己来唱。当初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每天上课前几分钟,班里唱两首歌提提兴趣,现在想来这个办法也真不错。每次都有一个起头领唱的站在讲台上打着拍子控制节奏。那次来时竟然点了我去起唱!也许在他心里我在孩子们中还算是比较优秀的。我从来没有过在大家面前抛投露面的经历,站在讲台上心里一紧张,一开口就唱成了“东发红”,因为小时候发音不准,长大以后还没来得及改正过来,老师教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我在讲台上亮了几秒钟,仿佛世界在我的意识里静止了,也许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尴尬。然后灰溜溜的回到我位子上去了。老师可能从我身上看出我们并没有真学会,继续教我们唱。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叫我去领唱过。也许是恨铁不成钢,认为我在这方面无药可救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唱歌,一个人唱不好,扯开嗓子跟着大家唱,滥竽充数,但快乐却不是假的,乐在其中。合唱的时候你根本听不出音乐的美妙,音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都被乌合之众们赶到爪哇国去了,唯一的快感就是通过声音来宣泄一种情绪,唱完了就很轻松了。就像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未必愿意去干,但你知道做了这些事对你的身心有利,你也就克制自己去做了。
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到县城的一所小学去读书。音乐课上,又高又魁梧,长着一脸疙瘩的教我们体育老师,怀里抱着一台手风琴,当他弹奏时,他的身子随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的摇摆着……这让我想到《三味书屋》里那位老先生,自己读书的时候,把头拗过来又拗过去,这就叫自我陶醉吧。我们几个女孩子喜欢在体育课上拉着老师那宽大的手掌,唱那首《蓝蓝天上白云飘》,这首歌给了我许多的想象,我仿佛看到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那个年龄我也正展望着自己未来。但我在他面前还是很拘谨,虽然有时候他会给我们开玩笑,但也不怎么好脾气,体育课上他对我们很严厉,细细长长的眼睛,在他那张黑脸上,不笑的时候自然有一股子威严。多年以后,再一次运动会上,我在看到他的时候,显然它不再是原来我眼中的那个高大年轻的有些帅气的男人了,明显的苍老了些,也不是很高大的形象了。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我生命里出现的第一个男子汉的形象,他高大、挺拔,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慈祥的一面。123※本文作者:绿叶子66※
初中的时候,我们开始系统的学习乐理知识,但我对此一窍不通。我相信在我们那个年龄,能够比较正规的学习音乐知识的人并不多,可是我又相信天赋就是天赋,在我认真学习之后,我还想蒙在鼓里,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什么a调、b调,低音、高音,还有视唱,简直是一团糟。学了两年音乐课之后我识简谱的能力还很差,很多同学跟我也差不多。但教我们音乐的那位刘老师,却是很清秀很有耐心的一位年轻的男老师,只可惜我们学不好辜负了他。正像艺术大师黄永玉曾经说:“我不画画别的都做不好,只能画画了。”我在音乐方面实在是没什么天赋,也只能是隔岸观火、望洋兴叹了。
高中阶段,情窦初开,对流行音乐很敏感。那时费翔的一首《冬天的一把火》烧得正火,爱情的火焰慢慢点燃着我们年轻的心,每到开联欢会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喜欢听同学们唱流行歌曲,也很喜欢看到那些另类的学生搞怪。我也能站出来唱一首,也赢来了大家的掌声,我知道那些掌声很多是善意的鼓励,只是希望自己的歌声不要成为噪音影响他们的情绪。
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是唱歌的佼佼者,我就望而却步了,从不敢在大众场合一展歌喉,只是安静的作一个听者,听他们的歌声里流淌出来的或欢乐或悲伤的故事。有很多被感动过的场面,如第一次男女宿舍间联谊时小强和现军二重唱的《南屏晚钟》,那时我在陌生的环境里周围全是陌生的人,自然对歌声特别投入的去聆听,也就听出了许多美感。再就是一首郑智化的《生日快乐》,郑的歌声里有几多的沧桑、几多的无奈、几多的颓废,我从黑色的高三生活和失恋的阴影里刚刚迈出一只脚,心情一直恢复不过来,郑的音乐正好适合我的心境。还有萱生的一曲《烛光里的妈妈》,萱生的母亲是生她的时候去世的,她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她的心中一定有母亲的高大形象,为了生育她,她的母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不敢想象她会用一种怎样的情愫去思念虚构的烛光里的妈妈啊?她的母亲在九泉之下听到女儿的歌声也会有许多的安慰吧!
在深山里的许多寂寥的黄昏,老才的一把单调的吉他也曾经给我排遣过寂寞。朋友老才喜欢唱歌,我很佩服他唱歌的天赋,一首新歌听一两遍就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而我反复学很多遍也找不准调子。这就是差别,不服不行。那时他的吉他弹得实在不怎么样,也就是业余一级水平吧。但他不那么认为。他弹奏着一支支曲子,感觉良好。有一次他弹完一支曲子后,不经意地问我,听出是什么歌来了吗?我在脑子里努力拼凑他演奏的调子,实在不知道他到底弹得啥玩意,但我却怕他讥讽我是门外汉,对音乐没感觉,也还怕伤他的自尊心,就模棱两可地勉强点点头,我知道反正他不会追问到底是什么曲子的。他很有成就感,满意地继续弹奏另外的曲子,我硬着头皮继续猜那些断断续续的音符。那场景有一点尴尬,也有许多默契。也许这就是朋友,给足他人面子,也给自己留了面子。或许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没少经历过这样的场合,用一种善意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同时也保全了自己,这不能算是一种狐狸的狡猾吧?
让我最恼的还不是那不熟练的吉他声,而是京戏里的苏三,也许你会问那命途坎坷、可怜的苏三怎么招惹你了?
戏台上,灯火辉煌,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我喜欢钟鼓齐鸣,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许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自己寂寞惯了,所以对那些给人带来欢乐的东西尤其渴望。在我小时候,父亲喜看京戏。一个人去剧院看戏嫌寂寞,而母亲还得操持家务,没空陪他去。于是他就抓个当差的给他作伴,妹妹年幼不更事,我五六岁光景,也不用费劲抱着走了,一只手牵着就能乖乖的跟着了。因此父亲去看戏时往往带上我。在寒冷的冬季,看完戏夜已经深了,我和父亲踏了薄薄的雪,在寂寥的田野里抄小路回家,天空阴沉沉的,北风吹着小哨子,一切都在这寒冷的夜里睡熟了,只有我俩的双脚亲吻落叶和雪花的声音。这个时候,我感觉到父亲的大手是如此的温暖,是它一直牵引着我向前走,一直走到温暖的家里。这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京剧里的各种角色以及他们的特点我都很熟悉。我也像鲁迅《社戏》里那些孩子一样喜欢看翻跟斗的武打的段子,在《李慧娘》的戏里我还看到变了女鬼的李慧娘,站在舞台的桌子上用嘴喷出火来,很过瘾;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拿着刀枪的武将在舞台上比比划划时,不小心把帽子或胡子打在地上,那时演员们就急匆匆捡了跑到后台去了,看他们失误我乐得手舞足蹈。而不幸的是往往有一些角色老是唱来唱去,唱个没完没了。老生捋着白胡子,没一个动作都那么夸张,迈步也是抬一只脚在空中停半天才落下去,似乎是作鞋子广告的,因此我对他们脚下的高底的朝靴特别熟悉,而那些小姐穿着绣花鞋的脚一般是不会露出来的。我从戏院的木制的长椅上爬上又爬下,没有谁斗我玩,我也不敢给父亲说出我内心的委屈,因为我怕他,他也不可能因为我不喜欢而放弃看戏的。孩子是很容易自得其乐的,长长的木椅,爬上坐的地方再爬到椅背上,再慢慢向下滑,扑通一下蹲个屁股墩,没有别人理会自己就笑了。我反复的爬上又爬下,反正有的是时间,因为一句唱词就能唱几分钟!暗淡的剧场里,戏迷们都沉浸在演员们精湛的念、唱、坐、打里,而我却在昏暗的天地里,独自游戏。记忆最清楚的是,戴了铁链的苏三在舞台上跪着唱了几乎整个晚上,真是愁煞我这个小冤家了。从那以后,我就对那苦命的苏三特别反感了。123※本文作者:绿叶子66※
有时候唱歌只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那个夕阳刚刚落山的黄昏,巍峨的太行山崎岖的山路上,我们几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狂奔,大山脚下人是如此渺小,世界一片静穆,听不到一声鸟的叫声。如此的静寂,内心无法承受,一种情绪油然而生,不知何处是自己的归宿,由谁来指引自己前面的道路?不由得高声唱起:“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那种情形下,不发泄出来自己的情绪来,几乎会崩溃的。
我清楚音乐之与我,与文字之于我一样,他们是我的挚友,在我落寞的时候他们会来陪伴我,解我心曲,陪我同醉同醒、同哭同乐。
123※本文作者:绿叶子66※
-
[一年级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年详细阅读
走进寒冬时,一路经历的点滴,给一年的足迹,打个结吧。从新闻里听到北方大部分城市扬扬大雪时,我顿然一悟,又将经历一个冬天,与这一年说告别。我虽然生长在南方,但雪的记忆并不陌生,冬季的故乡每年都有雪,厚度不及北方。如今落定的那些雪,静静睡在屋檐上、河床边、田地里、山野枝桠上的雪,隐藏在我心里,被...
-
神医毒妃不好惹全文免费阅读听书_神医详细阅读
在隆华店,神医也算得上一个人物。不过,神医在成为神医之前生活得却并不神气。 神医的家族好像也有过兴盛的往昔,靠着赵王河漕运的川流不息,靠着隆华店连接漕运、呼应四方的地利之便,神医的祖上虽没能北走京师、南浮闽粤,可也曾沿着一条金堤走遍了沿河的几百里村寨,出入沿河的大小码头如同走过自家的弄堂。虽不敢说...
-
回到图片单|回到单庄详细阅读
我是在六月三号从郑州老家商丘的,现在是麦收的日子,很多出外打工的父老乡亲都回到老家抢收麦子。我的父亲不止一次的对我说,农不误时,也就是说干农活要抓紧时间,不能耽误一分一秒,比如说别人家的麦子都颗粒归仓,你家的麦子还在麦场上,一场暴雨来临也就可能让今年的收获大大减少。从郑州搭乘回睢县的汽车,再从睢...
-
忆雪_忆雪详细阅读
几个冬天没回家了,原来感觉还不错,因为不用忍受漫长的冬季的寒冷,不用每日把手脚焐在盖火炉的小被里或整个人缩在床上过半冬眠的日子。北方已经大雪飘飞了,广东的冬天仍然是那么温暖,阳光仍是那样和煦,有时自己还可以穿着不厚的裙装展示苗条的身材。可是却不知怎么的,这一段时间里梦中总有一片晶莹的雪。于是...
-
[远去的飞鹰]远去的妹妹详细阅读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妹妹正玩着跳皮筋的游戏,忽然妹妹不见了,我哭喊着,到处找啊找也找不着。我一激灵,意识完全清醒,原来是梦,摸一把脸,我已是泪流满面。我的思绪又飘到了童年,想起了我的妹妹……一直以来,“妹妹”这个词在我的嘴里感到很生涩,...
-
心灵也是一种美600字_也是一种心灵的对白详细阅读
这些日子心极为安定,偶有淡淡愁思便被幸福的光环所掩盖,而生活的轨迹也如这飘渺的春日般淡雅而宁静的继续着。买了很多的书,终日沉湎于黄金屋中,感觉甚是惬意。中午睡醒,借着悠悠之心,从书橱中拿出了一本散文集,再读了一篇席慕蓉的散文。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地读它了,而今日读起却有了一种如沐风中的感受,很是...
-
【做个快乐的小废物 混吃混喝被照顾】做个快乐的夜猫子详细阅读
夜又深了,而此刻自己却愈加的感到清醒,一段时间以来,夜夜如此,夜越深,精神却依然很好,突然感觉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夜猫子,厌倦了白天尘事的嘈杂,在这安静的夜里静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喧扰,享受这唯有的自由。可能,我爱上了夜,把夜晚当成了情人。坐在电脑前,看着qq上的朋友,早已入睡,qq也恢复了宁静,...
-
心中的月亮_心中的月亮详细阅读
小时候喜欢看天上的星星,更喜欢观赏天上的月亮。月亮在我童稚的心中留下了美妙而深湛的印象直至今日。我读中学的时候正是港台歌曲流行的时代,我也是其中的忠实的迷恋者之一。听歌往往听得如醉如痴,很多时候陶醉在音乐的美伦美奂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别的不说,且说几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吧,借以来追慕一下逝去的时...
-
[优美散文精选]优美散文精选详细阅读
一叶一菩提茶叶,茶叶,顾名思义茶和叶子是紧密联系的。茶主要是由叶子做成的(花茶除外)。然,从最初的叶子到手中的茶,还需要一个漫长,艰举又复杂的过程。星期日的一天这个星期日,正巧轮到我在派出所值班。派出所的工作总是忙碌,平时大事小情的群众琐事总是不断;摸查刑事案件线索,处理频发的治安案件,...
-
笛声的拼音|笛声详细阅读
峥就住在我家对面的那幢楼里。那是一个三十刚出头的男孩,曾经那么高大、英俊,有着一头浓密的微卷的发,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很白的牙齿。特别是那双眼睛,那么单纯,象孩子一样地单纯地笑着,偶尔,那笑容会消失,然后飘过一丝忧郁。是的,只是偶尔飘过。那淡淡的忧伤象风一样地飘过他的眼睛,然后,就消失了,他又...